藏族老人
宿墨審美之一:單純美的發現
從這次展覽的標題看,吳山明顯然把“單純美”視為宿墨審美的核心概念之一。
審美是一種理念,審美形成就會再反過來指導藝術家如何去運用淡宿墨或者是中淡宿墨的創作上的運用。宿墨加上漬墨法就可以產生重疊、交錯之感,豐富的語言但始終應是一種非常單純的美。
單純美的形成,有賴於有宿墨筆痕的拓印感,這個拓印感審美品質是高的。傳統的所謂屋漏痕、折叉股,它實際上想追求的也就是這種感覺。
今天總結宿墨是把古人們沒有很好去發掘的東西作利用和開發、拓展。這種拓展把宿墨本身的價值增加了。自古以來宿墨本來的價值不高,黃賓虹用了以后價值高起來了,但是黃賓虹用了宿墨重墨一面,很少主動用中淡墨區域這另外一面。他沒有有意識地去追求,黃賓虹語錄中也沒有談到這些方面。
吳山明的逆向思維進入了宿墨的另外這種中淡宿墨的區域與境界,並追求到屬於自己的經驗。宿墨的開發,宿墨的價值又完全屬於中國傳統的審美,而且是非常有審美價值的東西。
現在專家提出“吳家樣”,“吳家樣”是對吳山明個人的風格論述,而對宿墨的新拓展,或者是改造,是吳山明藝術的真正的價值所在,可以塑造,有塑造作用的,它可以追求意境的,可以追求一種理念的,追求一種新的審美境界。
宿墨審美之二:相對於鮮墨體系的“新劇種”
著名史論家郎紹君先生在肯定了吳山明把宿墨技法推到極致的意義后,提出了問題:吳山明要放棄已有的十八般武藝,如何滿足創作的需要呢?
顯然自古至今鮮墨法被研究實踐很久、很透徹了,已經上升為美學思想、哲學思想的高度,傳統的要素完美體現在其中了。宿墨實際上也繼承了傳統鮮墨表現一部分要素,但宿墨是一種墨的變異,其利用、改造、適應與強化,是一個艱難而有意義的過程。畫家拿起筆來,他的感覺是已經不再是經營常規鮮墨法的感覺。宿墨是不一樣的事情,它不用枯筆與飛白,基本上是濕筆中鋒用筆。所以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又提供了一個大舞台,但宿墨不是一個大型的組合交響樂團,宿墨更像是一個相對單純的而多採的特殊的專業樂隊,就是就一個很專業的,表現出比較純的境界。宿墨不是萬能的,因為新鮮墨比較萬能,隻要中國畫能想到的事情,新鮮墨都用。宿墨它有屬於自己的天地,鮮墨不需要考慮,枯筆也好,破墨也好,這些新鮮墨常用的手段,有一部分很不相同了。但勾勒的精神、用筆的精神等都保留了,表現出來的東西審美上距離比較大。
這種距離大也是宿墨優勢所在,隻有形成新的審美感覺,才能把這個優勢所在變成一種新的意境,新的形式美。
宿墨很微妙,變化太多了。在目前吳山明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還很難把宿墨的將來可能的前景全部揭示出來,但這很重要的開端,它增加了一個好的品種。應該講是宿墨既然列在古人的墨法裡面,今天又能改變它的局限性和缺點,把宿墨從局限性中解放出來,把它的缺點上轉化成優點。這樣,就能使得宿墨真正在中國繪畫的發展史上添上一筆,添上一濃濃的一筆。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