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墨審美的自覺和判斷
發現並堅持宿墨創作與探索的確有個膽識問題,就是要有這方面的藝術敢於探索的“膽”和深入研究的“識”。
吳山明的宿墨創作開始就像像剝一個果子,讓人看到了希望,但前面了路還是很長。在經歷一個過程后,吳山明深入進去了,狀態穩定了,這是他開始在創作上慢慢向極致方向推進。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發現推向極致就要包含一個審美問題,吳山明必須把自己探索多年來形成的對宿墨審美的好感與藝術情感、表現對象審美的習慣總結出來,而且在創作中很自然的把對宿墨的審美習慣抒發出來,這有一個從有意向的探索到審美自覺的轉化過程。
從探索、研究,最后養成自己審美的習慣的需求。這種審美需求反過來又指導著對宿墨問題的探索,這個就是宿墨審美的形成過程。並從已經形成的這種特殊感覺中總結規律。
從這次展覽中,人們可以看到吳山明作畫時隻要他拿起筆畫上去,他的審美感覺就會自覺引導他把畫順利地畫下去了。這個當中就是審美理念東西在起作用了。就是把畫家已經感覺到的東西推向極致,並純化。隻有努力去推向極致,才能打破原先的審美習慣,進而形成新的一種審美習慣、審美心理和審美需求。
宿墨審美是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宿墨當中最主要的,也是比較發展過程的比較高層面的階段。這個階段反過來再來指導就可以在新的基礎上,把宿墨的研究推向新的狀態。
黃賓虹先生晚年講過,他是在極密之中求虛靈。這是一句帶有總結性的話,黃賓虹宿墨研究了多少年,但是人們還是不理解。宿墨本來就容易死、僵、板,隻有虛靈了,所有這些問題都帶走了,整個畫面就鮮活了起來。黃賓虹的作品源自生活的。這與他幾次上黃山,對背陰山的觀察,對夜山的觀察都有關系。
吳山明的逆向思維式探求,是把僵、板之狀演變成虛靈,變成明快,又保留簡約性,又可以進而到塑造性。保留下來很多很美好的痕跡,組成新的一種筆墨的趣味。用拓印式的痕跡美,形成一種不同於過去常規的筆墨的一種構成方式,形成另一種筆墨的勾勒方式。或者新的一種被人稱之謂“虛入實出”表現方式。
總之,在中國的筆法、墨法當中,宿墨因其審美趣味不同便有了自己的地位,它的特殊的審美感覺,這種審美感覺又是很不同於傳統的鮮墨的審美狀態的。
作為一個畫家來講,要能夠駕馭宿墨,探索並產生成果,必須把個人的經驗,上升到一種法,一種語言,個人的一種特殊經驗,也就會成為深入研究的基礎。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