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到系統宿墨法的建立
宿墨有文獻記載至今已有1000年了,不僅沒有鋪開反而歷朝歷代都有不佳的論評,甚至以宿墨之缺陷為戒,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究其根本就是一個對宿墨性能開發和使用方法與審美的問題。
吳山明對宿墨的研究和運用已深入到系統宿墨語言的建立上,自古以來用宿墨的人的確寥寥,關鍵是宿墨語言也沒形成。筆法、墨法,中國傳統中論述頗豐。宿墨卻是個另類,它會產生一種不同於常規墨法的藝術審美感覺。吳山明的淡宿墨與傳統鮮墨類型不一樣,但是宿墨語言中所體現中國傳統筆墨基本元素都存在,鮮墨的技法在宿墨當中要改變,使用方式上也要改變,否則出不來效果,宿墨的特性東西就發掘不出來。
我們研究后發現得以畫家自己做的宿墨為佳,這才能夠出現畫家自己所要求的效果,而不是廠家做出來的宿墨。因為宿墨本身它是一種變異中的東西,所有的變異必須由使用者控制才行。
對宿墨變異的程度要有控制。宿墨與中國畫的新鮮墨有墨就有明顯的質量差異。宿墨要又凝固又要適當滲化,而這個比例就較難掌握。宿墨不滲化而全部板結,這個宿墨就是不能用的,宿墨效果體現在結於少結之間、滲與少滲之間。
宿墨種類變化豐富,畫家所用的宿墨滲與少滲,結與少結,滲化跟結的比例怎麼掌握才舒服,這個當中很難把握,但實際上又必須把握。選擇想要的效果必然取決於畫家的修養與才華及經驗等方面。
從吳山明的宿墨創作看,宿墨還是一個遠沒有窮盡的課題,前景非常廣闊,是一個值得繼續探索的課題,裡面的空間不小。隻有把墨、水、紙、筆和畫家個性式的駕馭合在一起考慮,才能夠追尋到比較好的效果。畫家們宿墨當中碰到的所有的課題,都要非常認真地去取得自己的經驗。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