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界的五種“擼”
“擼”實在是個萬能的詞,它對各方言土語中的萬能動詞實現了大一統,諸如廣東的“丟”、華中與西南的“搞”、華北的“弄”、西北的“干”、東北的“整”……並且補充了這些方言土語不具備的多重詞性。而藝術界從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到經紀人、收藏家演繹盡了“擼”字的百般滋味,這也是當代藝術最可愛的地方——從不掩飾每一個角落的風情,在集體通脹的歲月裡,赤裸裸地展露著自己的“本金”。
藏家:榜棰擼於炮烙
藝術利益鏈條的終極上游無疑是各路富豪藏家,比如劉益謙以5037萬人民幣拿下手掌般大小的《功甫帖》,不出半年又豪擲2.8億人民幣購入小小的雞缸杯。這個數字游戲不是一般人玩得起。可是,富豪也有說不出的難言之隱,收藏中的“真假”之事向來沒幾人說得清楚,典型的如1986年古代書畫鑒定小組在上海博物館的鑒定之事,小組的徐邦達、王連起等多位先生對上博重頭藏品明清書畫多有異議,而當時的組長謝稚柳先生又是上博的顧問,這批藏品多由謝先生上過手﹔於是上博館長馬承源有意請謝稚柳先生出面澄清幾句,卻被謝先生婉拒:“隨便他們去說吧,不要和他們爭論。”后又鑒定元人書畫,徐邦達的弟子王連起認為趙孟頫的一幅畫為假,惹得謝稚柳先生大拍桌案。后來,謝稚柳的弟子勞繼雄說:“謝先生一肚皮的氣,但無法發作,王連起恰好撞在槍口上……”收藏中的真假之事,誰栽上誰難受,個中痛楚如同“榜棰擼於炮烙”(《資治通鑒·漢紀二十三孝成皇帝永始二年》),唐初經學大儒顏師古(顏之推之孫)注曰:擼,痛也。
策展人:無冕的勞模
在方言中,擼通捋(luo),比如擼(捋)袖子。藝術界聽起來都是捏著高腳杯Darling來Dear去,你們完全忽視了幕后默默奉獻的策展人。從走訪藝術家到談判空間、從簽訂合同到運輸保險、從現場布展到公關宣傳,從開幕研討到最后撤展,以及有可能產生的一切糾紛……都要以苦逼的策展人為核心,所以策展人都是真槍實彈地“擼袖子”、“甩膀子”——我們不生產藝術,我們只是藝術的搬運工。策展人在藝術界成了無冕的“勞模”,可是當一個劍橋社會學的女PhD問我,國內有哪些非勞模型的策展人時,我蒙圈了,鮑棟算嗎?皮力算嗎?崔燦燦算嗎?邱志杰算嗎?
批評家:動口不算是好漢
批評家在各類學科中,都是令人驚奇的一群人,隨意坐在一張研討桌前,都能談出個“驚天地泣鬼神”。藝術界的批評家不認識藝術家、不到展覽現場,就可以在研討桌前煮酒論英雄,甚至唇槍舌劍為真理而“面紅耳赤”,這被業界幽默地稱為“口活好”。“口活好”不算什麼稀奇事,有本事的深諳“沉默是金”的道理,能不坐台就不坐台,能不接活就不接活,這年月軟文就等同於硬廣。隔岸觀火、隔空喊話、隔山打牛都是按摩院裡唬人的撓痒痒活兒,“批評”二字,恰切乃題中之義。不服的,不如約架,也比耍口活走江湖賣藝強之百倍——不服,擼起來罷!
藝術家:在觀念裡頭擼出把好手來
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有個悖論沒有解決,起先是反手藝、反匠氣,稱為藝術家和藝人的本質區別,可是越到后來越發現,偏偏是那些手藝人成腕成咖,杰夫·昆斯、草間彌生、村上隆……這一脈明星,比起他們的祖師爺安迪·沃霍爾有什麼觀念可言?還比不上一個陳冠希。但是,國內不少當代藝術家偏偏學會了這門絕技,請“助手”、藏家定制、成品簽名,工作室儼然一個流水線生產車間。不是這樣做不行,僅僅是因為這樣做的“理由”還不夠充分,藝術家的觀念主體在哪裡,舉一個例子,隋建國做“時間的形狀”、做“盲人雕像”系列就可以由助手去滴樹脂漆、去捏泥塑手稿。原因很簡單,藝術家尤其是當代藝術家,是在“觀念”裡頭擼出把好手來,而不是在“活計”裡頭擼出把好手來。
GAY&LES:不擼不長大
GAY&LES不是新鮮事,但藝術界特別多,你既不是GAY,也不是LES都不好意思進藝術圈。所以那些動輒以老掉牙的“女性主義”忽悠倒牙的“女性藝術家”的男批評家們,睜開眼看看世界好嗎?題外插一句,還自認是藝術家的朋友們、撰文著書的朋友們,暴力美學、女性主義、游牧主義、東方美學、后殖民主義……這些不倫不類的過氣術語,慎用。要向GAY&LES學習,不前沿不當代不藝術——所謂“葫蘆娃”,不擼不長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歡迎來自天使之城Los Angeles的名媛鄢姐姐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