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墨审美的自觉和判断
发现并坚持宿墨创作与探索的确有个胆识问题,就是要有这方面的艺术敢于探索的“胆”和深入研究的“识”。
吴山明的宿墨创作开始就像像剥一个果子,让人看到了希望,但前面了路还是很长。在经历一个过程后,吴山明深入进去了,状态稳定了,这是他开始在创作上慢慢向极致方向推进。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推向极致就要包含一个审美问题,吴山明必须把自己探索多年来形成的对宿墨审美的好感与艺术情感、表现对象审美的习惯总结出来,而且在创作中很自然的把对宿墨的审美习惯抒发出来,这有一个从有意向的探索到审美自觉的转化过程。
从探索、研究,最后养成自己审美的习惯的需求。这种审美需求反过来又指导着对宿墨问题的探索,这个就是宿墨审美的形成过程。并从已经形成的这种特殊感觉中总结规律。
从这次展览中,人们可以看到吴山明作画时只要他拿起笔画上去,他的审美感觉就会自觉引导他把画顺利地画下去了。这个当中就是审美理念东西在起作用了。就是把画家已经感觉到的东西推向极致,并纯化。只有努力去推向极致,才能打破原先的审美习惯,进而形成新的一种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
宿墨审美是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宿墨当中最主要的,也是比较发展过程的比较高层面的阶段。这个阶段反过来再来指导就可以在新的基础上,把宿墨的研究推向新的状态。
黄宾虹先生晚年讲过,他是在极密之中求虚灵。这是一句带有总结性的话,黄宾虹宿墨研究了多少年,但是人们还是不理解。宿墨本来就容易死、僵、板,只有虚灵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带走了,整个画面就鲜活了起来。黄宾虹的作品源自生活的。这与他几次上黄山,对背阴山的观察,对夜山的观察都有关系。
吴山明的逆向思维式探求,是把僵、板之状演变成虚灵,变成明快,又保留简约性,又可以进而到塑造性。保留下来很多很美好的痕迹,组成新的一种笔墨的趣味。用拓印式的痕迹美,形成一种不同于过去常规的笔墨的一种构成方式,形成另一种笔墨的勾勒方式。或者新的一种被人称之谓“虚入实出”表现方式。
总之,在中国的笔法、墨法当中,宿墨因其审美趣味不同便有了自己的地位,它的特殊的审美感觉,这种审美感觉又是很不同于传统的鲜墨的审美状态的。
作为一个画家来讲,要能够驾驭宿墨,探索并产生成果,必须把个人的经验,上升到一种法,一种语言,个人的一种特殊经验,也就会成为深入研究的基础。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