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文獻:高學術價值推動多學科研究
漢文典籍經、史、子、集中,除一部分是極為罕見的古寫本,可用於校勘外,更有不少佚失千年以上的古書,還有大量的官私檔案文書,是研究中古歷史、社會生活、風習民俗、寺院經濟等的第一手資料,也使人們對唐代法令及其在古代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獲得了全新的認識。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
《春秋榖梁傳》 敦煌本
從盛唐時期的寫本《老子五千文》到《古文尚書》,再到《春秋榖梁傳》以及法律文書等,從“歷記成敗、存亡、福禍、古今之道”的文化經典,到為了解唐代法律形式提供了樣本的法律文書,無不具有獨特的文獻價值。
《孔子備問書》 敦煌蒙書
敦煌《食療本草》 殘卷
敦煌《食療本草》 殘卷
及至842年之后的一段歸義軍時期,用作中國傳統啟蒙教育讀物的敦煌蒙書也更適宜學童閱讀,此外還豐富了醫藥典籍寫本。在敦煌遺書中保存的醫藥典籍有70多種,其中《新修本草》具有獨特價值。雖然敦煌寫本《新修本草》為斷篇殘帙,但為現存最早傳本,仍然彌足珍貴。
縱觀敦煌遺書中的世俗文獻,其數量雖少,但學術價值較高。敦煌遺書以其內容廣博、材料稀見聞名於世,推進了中世紀中國和中亞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文字學、民族學、宗教學、地理學和科技史等各個領域的研究。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