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垣搜集的一些仿古青花瓷標本。
30余年醉心收藏古瓷,逾10萬件殘片標本開門迎客
南方收藏眼
常言道,藝術品市場水很深。對剛入行的收藏者來說,古玩城、拍賣行和民間古董販子手裡的“好東西”琳琅滿目、包羅 萬象。然而,沒有“真品承諾”,你敢相信嗎?政府辦的公共博物館是公認最可靠的文物收藏機構,但是,那些珍貴稀罕、價值連城的國家瑰寶卻不是人人都可以近 距離上手把玩的,更不要說帶上你的東西過去對比一下。對於想真正接觸陶瓷和研究陶瓷的愛好者來說,經常會在現實中遭遇上述兩難境地。
怎麼辦呢?
在高古瓷裡邊沉迷和賞玩了30年的大收藏家、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謝偉垣看來,倘若整器難得一見,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研究古陶瓷的殘片。收藏和分析殘片,是開啟古陶瓷殿堂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番禺建古瓷殘片博物館
在 廣州番禺區西環路荔園新天地旁邊的小巷,最近“遷來”了一棟古建筑,大門青瓦灰磚,門口挂一副老木匾對聯“丹桂結銀台紅開一品,卿雲浮寶鼎瑞接三台”,橫 額黑底金字“五福堂”。不明就裡的人一看這個門面,或許馬上就會猜想,這是哪位土豪心血來潮給自家興建的“老宅新居”。
實際上,這是番禺的大收藏家謝偉垣創建的一座古瓷標本博物館。
在 該館正式開業前,南方日報記者就在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的幫助下獲得了一次先睹為快的機會,成為五福堂建成后的第5位外來參觀者。進門繞過一面大屏風,是一個 近百平方米的小庭院,四面大牆均密密麻麻地挂滿了從漢代以來各個朝代的古瓷片,除了老百姓廣為熟知的元明清青花瓷外,還包括從漢代到民國全國數十窯口的青 瓷、黑瓷、彩瓷等多個瓷種。
除了牆壁裸列的一般常見的殘片外,主人家還特意以玻璃櫃的形式展出了一些更為稀少和珍貴的瓷片,譬如元 代青花進口料殘片,明嘉靖回青料、藍釉刻花殘片,明代正德和弘治年代的嬌黃釉殘片,宋代五大名窯裡邊的“官、汝、鈞,定”四個窯口的殘片,哥窯由於古窯址 至今未找到、學術界尚存爭議,因此館方出於保守慎重起見除列。據了解,該館所展示的瓷片標本,是謝偉垣聘請的鑒定團隊,從十余萬件官窯、民窯瓷片中甄選出 來的。
記者進入該館,發現最為奇怪的一點就是,不管是何等珍貴的瓷片,隻要是館方決定拿出來展示的標本,一概陳列在戶外。對此,謝偉垣解釋,要觀察和研究殘片最真實的原貌,就必須把它們放在日光底下。
高 古瓷最困擾藏家的就是其真假辨認的問題。謝偉垣館藏這麼多瓷片,都經過權威部門鑒定保真嗎?在該館入口處,記者看到一份壁書《敬告》,開門見山就指出: “由於陶瓷制作跨越年代長、窯口眾多、特征各異,年代工藝更迭和認知的差異,錯漏在所難免。我們的宗旨是寧缺勿濫,不斷補充,逐步完善,杜絕新仿贗品。” 為了鼓勵古瓷愛好者加深對館藏品的研究,謝偉坦還特別在這份《敬告》申明:各位方家如在展板中慧眼發現有現代新仿的,經過証實確認后,即獎勵500元或宋 代定窯瓷片標本一片。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