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片研究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事實上,謝偉垣並不是廣東省第一位建立古瓷標本博物館的民間收藏家。
早在2003年,另一位廣州本地的大收藏家、廣東省文物藝術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樓鋼,便與其老師——中國古陶瓷學會終身名譽會長、廈門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葉文程先生在廣州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古陶瓷標本研究中心。
據樓鋼介紹,該中心收集了中國歷史上從漢代到明代的80多個窯口的4萬多件古陶瓷標本,涵蓋了不同類型不同年代的各種標本。
和謝偉垣一樣,樓鋼在十幾年前開始介入殘片的搜集、收藏和整理,也是因為它們的價格比較低。譬如,他買過一隻青白釉的高足杯,就是因為杯口存在損傷,其他藏家看不上,賣家不得不以很低的價格來脫手。
“不 要輕視一件小小的殘片,其實這裡頭隱藏的信息量非常大。”謝偉垣帶著記者在他的古瓷標本博物館一邊看一邊說,這恰恰是我們初學者進入古陶瓷這個大殿堂的一 把金鑰匙。“以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初學者不可以以低價在古董市場上淘到什麼真東西。而政府辦的博物館裡邊,最珍貴的往往被束之高閣,一些沒那麼稀有的雖 然會展示,但對一般的觀眾,絕不可能讓你近距離上手。。”
謝偉垣認為,一方面是整器市場假貨太多。多到什麼程度?他引用國家文化部 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王立軍做過的一個概括:“在我們過目的60萬件藏品中贗品數量達58萬余件。”這意味著,隻有3.3%是真的。如果我們整天對著假 貨進行研究,積累到的知識自然也是假的。
另一方面,謝偉垣認為,利用殘片標本來進行學習研究比整器有更明顯的優勢。殘片可以全方位 為我們提供胎骨、釉色、花紋、圖案、工藝、造型等信息。通過觀察殘片,還能掌握一些觀賞整器無法得知的性狀與特點。對著殘片,可以隨便上手,調動所有感覺 器官來對之進行研究,凡重視古瓷殘片的搜集、整理、研究的人,與書本文獻資料結合,均能較快提高鑒賞水平,去偽存真,少走彎路。高古瓷收藏是一個資金門檻 和知識門檻都非常高的一個行當,任何人不經過專業的訓練,都會遭遇售假集團的商業陷阱。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