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藝術品歷來以高投資、高回報的特性成為經營者的資本游戲。藝術品市場化將這種屬性無限放大,大量的熱錢涌入、新藏家的入市、拍賣及畫廊的井噴式發展,使得市場對藝術家追捧也達到了瘋狂的程度,由此導致了炒作藝術品價格現象直線躥升。但在市場調整的背景下,這種價格泡沫被迅速擠壓,曾經在市場上被熱捧的名家名作,如今少有人問津,價格也是不斷下滑。專家指出,短期的、未經檢驗的藝術品價格體系,其隱含的泡沫必然為市場帶來很大的投資風險。
價格虛高 炒作現象嚴重
在資本全面介入藝術市場的當下,藝術品的價格一直是一件讓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以書畫為例,同樣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價值與他的身份地位、圈內的影響力有關,卻很少去關注作品本身的內在藝術性。
於先生從事藝術品交易多年,對於當代畫家有著較為客觀的了解,“相比古代及近現代的名家,當代藝術家作品價格攀升很快。這主要與藝術家在某一階段展覽、宣傳及拍賣的價格有關”。
在藝術品市場上,炒作藝術品價格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模式。一次展覽、一次拍賣,或者因為一篇名家的評論,都可能帶動價格的提升。圈內人士指出,一些藝術家和畫廊在不厭其煩地進行著價格的游戲。“首先讓評論家給他寫文章,不斷地展覽介紹自己的作品,接下來把作品再拿去拍賣,以高價位買下自己的作品,以推高價格,通過媒體持續不斷的炒作,增加在藝術市場的曝光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公眾定個價格榜樣,然后頂著價格的光環去營銷自己的作品。”
正因如此,市場上出現了當代藝術家比古代名家作品還要貴,但在市場上少有人問津的現象。巨大的價格落差讓很多藏家經常看不懂,“一幅作品,在市場上幾萬元,但到了拍賣會裡往往會炒作到幾十萬,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與此同時,收藏家的收藏標准正在發生著變化。“現在的藏家買畫不是看作品,首先看的是名頭,是不是國家級會員,是哪的研究生,有沒有升值的潛力,以價格評判作品的好壞。”一位畫廊老板對此感到非常的無奈。
在這個一哄而上的市場上,藝術家、投機分子、中間商和評論家們靠著大量的資金,想盡了各種辦法來創造各自的需求。
市場跟風 加劇收藏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當代的藝術品市場跟風現象嚴重。當齊白石、黃冑、徐悲鴻等名家畫作步入億元大關時,藝術市場巨大的價格號召力,很多人開始蠢蠢欲動,不惜花費大量的資金進行藝術品價格的炒作。對此,范迪安曾表示,“當他們的作品市場反映平淡,創作理念和積極性就會被左右,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許多畫家還充滿藝術理想,但現在很少有人談這些。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藝術創作會變成跟風市場”。
拍賣會作為藝術品交易的一級市場,雖然是一個公開競價的平台,但在某些藝術家那裡,正在成為暗箱操作的舞台。盡管藝術家自己也知道拍賣中價格是炒作出來的,很多不具可信度,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地熱衷於此,藝術專場、拍賣紀錄頻頻刷新等新聞不絕於耳,盡管作品少有人問津。藝術品價值已然被虛炒的價格所左右。
不可忽視的是,這種價格炒作帶來的惡劣影響,不斷在藝術圈蔓延。“對於藝術家來說,相同級別的畫家,誰也不想落價,因為拍賣是一個重要的標杆,他們也要通過拍賣來自覺地提升自己的作品價格,這成為藝術圈的一個常態。”藏家張衛表示。
與此同時,還未成名的藝術家,也在跟隨拍賣的行情進行自我的標價,同時藝術投資機構攜帶大量資金炒作,幾方合力烘托下的藝術市場,共同造成價格瘋漲假象,這正在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其帶來的市場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在市場快速調整的背景下,這種由藝術家和投資者虛炒價格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必然由藏家來買單,有時候藝術品的經營機構也不免成為受害者,特別是在藝術品調整的大背景下,曾經遍地開花的畫廊,有些已經倒閉,有些則步入了勉強維持的困局。
精品入市 提升市場健康指數
面對藝術品自我炒作的市場亂象,政府盡管出台了一系列行業政策,但並未產生明顯效果。專家指出,要培育發展健康的藝術品市場,就必須建立具有社會誠信度的、有精品意識的評估體系。
衡量藝術品最重要的標准還是作品本身的價值,符合大眾審美。俗語說:“識金者得金,識土者得土。”字畫收藏者,應以開闊眼界、提高鑒賞能力。書畫作品乃精神與物質合一的特殊商品。就書畫家而言,也應以更多的精品投向市場。藝術家的產生是在不斷地探索創作實踐中而來,隻有保証精品入市,以藝術的標准審視市場,以真正具有學術內涵的作品贏得市場認可。因為精品往往是藝術家在身體狀況和心態情緒頗佳的情況下,藝術水平超常發揮時創作出來的不可重復的作品,精品常常是百中出一,可遇而不可求,其長期的增值幅度往往是一般作品的數倍,因此有“精品難求”一說。而作為藝術品的經營者和投資者也應以專業的眼光,樹立精品收藏意識來推動市場的發展,讓市場回歸到相對健康的狀態。
而書畫藝術品的投資者或收藏者的鑒賞識別能力決定著購買作品的經濟價值。作為藏家來說,冷靜下來細細揣摩,藝術品收藏和投資不能單靠一時的熱情,而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功底、鑒賞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做到心中有數,不隨波逐流。
藝術品收藏反映的是一種迎合大時代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每一位收藏愛好者都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讓精品收藏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理念。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每一名收藏愛好者的能力和藏品質量,不斷壓縮那些有價無市的藝術品炒作現象的發生,從而提升整個藝術品市場的收藏水准。
北京商報記者 隋永剛/文 宋媛媛/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