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謝偉垣:
再完美的仿品也不可能跟真的一樣
南方日報:有人說,搞古陶瓷收藏,必須要多看多上手。
謝 偉垣:不管是用儀器,還是用人工的方法來鑒別古陶瓷,其實用的都是同一種辦法:類比。即拿鑒定物與古陶瓷標本進行比對。如果不經常上手,大范圍地接觸和認 識某一瓷種在不同年代的胎骨、釉色、花紋、圖案、工藝、造型,我們就無法對不同的瓷器進行對比,也就無法鑒別它們的真假。
南方日報:為什麼說看殘片,比看整器更容易掌握鑒別真假的知識?
謝偉垣:殘片的信息量更大。很少人願意對整器進行損傷,特別是一些珍貴的整器。因此,對整器,往往難以獲得它的內部信息。殘片就不一樣了,它本來就有很多斷面,可以直觀地看到胎骨裡邊的特征。殘片可以為研究者提供一個更為立體的印象,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認識經驗。
南方日報:除了為陶瓷研究和陶瓷鑒賞提供服務外,您收藏殘片標本,就沒有其他目的了嗎?
謝偉垣:殘片和整器不一樣,其投資價值非常有限。可以說,大多數的殘片是沒有投資價值的。雖然今年3月份我在景德鎮殘片調上也見過一件開價5萬元的元青花殘片,但這種情況是極少數的。與過去相比,殘片的市場價格雖然提高了,但與整器相比,還是非常低的。
南方日報:您說過假的就是假的,它不可能跟真的一模一樣,身上總有可以識別的線索。
謝偉垣:對。拿青花瓷來說,現代最牛的仿古瓷專家也不可能生產出與元青花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器型、圖案、花紋、顏色、工藝都可以復古,但原材料做不到。譬如元青花用的伊朗進口原材料,現代人怎麼去找出跟元朝一樣的原材料出來。仿的始終是仿的。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