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器收藏到殘片搜集
謝偉垣是廣東最早建立私人博物館的民間收藏家之一。早在2001年,他就率先在廣州番禺創建了以其企業命名的明珠博物館。
謝 偉垣從1983年就開始接觸收藏,有著豐富的收藏經驗和成功經歷:2004年,他在北京國子監學習古陶瓷知識,受業於多位知名教授﹔並於2010年在北京 清華大學學習藝術品投資與鑒賞高級研修班課程,歷時兩年﹔2012年,還通過了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陶瓷器”鑒定師考核,近三十年來到江西景德鎮學 習訪問十余次。盡管在國內陶瓷收藏界早已名聲顯赫,但是,謝偉垣一直還是把自己稱作“業余玩家”。
他能回憶起來的最早的購買經驗是 在番禺老家附近的小公園旁邊,每逢周末就有一些搞垃圾回收的商販挑選了一些他們認為比較有價值的東西出來賣。那時,才二十幾歲的謝偉垣就對一些舊瓷器發生 了興趣,雖然每個月的工資不過44元,但是,他還是願意花幾塊錢抱一件自己喜歡的瓶子、罐子回家。
玩著玩著,身邊不知不覺就有了一 幫和自己趣味相投的玩家朋友。不用上班的時候,他們就常常結伴一起學習交流,甚至到外地的陶瓷市場去“淘寶”。上手的東西多了,自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再 加上不斷參加各種專業課程班學習,與業內資深專家和陶藝家接觸,他對中國的陶瓷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直到1995年后,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興起,各種古陶瓷仿制品開始大量出現和泛濫交易。謝偉垣逐漸意識到,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整器必將越來越難玩——價格高、風險高,還不如搜集和整理一些殘片。
“殘 片雖然有考古和科研價值,但投資價值卻不如整器,因此買的人不多,價格行情一直比較低。”謝偉垣坦承,在初時,高古瓷的殘片都是以一堆多少錢來算的,很多 非常珍貴的瓷片,也就是幾元錢一片。直到最近幾年,才有一些社會資本介入到這個領域,但是整個殘片市場的行情還是遠遠不如整器,幾萬元錢一件的殘片,已經 是精品中的精品。但若以幾萬元去買一件整器,不知道能買到什麼值得拿出來炫耀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他能搜集到逾10萬件古瓷片標本的主要原因。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