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有機會流入市場的大師作品,未來也有可能出現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並逐漸形成價格體系,中國收藏者也應逐漸用國際視野來判斷市場。
專家 論道
本期專家:廣州華藝國藝術總監 王野夫
這麼多年來,我們都看明白了,油畫還不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主旋律”。但是如果放遠一點來看市場的發展,油畫的市場終有一天會被廣泛認可。這也是我們在市場中大力推廣知名藝術家核心作品的原因,也是我們不過多推薦價值觀改變的當代藝術的原因。
在藝術品市場中,很多人習慣把中國書畫跟西方美術對比,最常見的觀點是“中國書畫大名家的作品價格遠低於西方大名家作品”。而在我看來,中國的油畫整體價格與西方比偏高了。如果自己和自己比,價格多高都不是問題,但是要在世界范圍內比,考慮藝術家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為人類藝術史做出的貢獻,中國的油畫價格確實高了。我們100年前開始學習西方油畫,學習他們的技法和評價體系,把自己的東西也加進去了,但我們的油畫市場早晚要跟國際“接軌”,中國文化也必須放在世界的平台上被選擇。
在“絕對價格”上,世界大名家的作品性價比非常高。像羅丹,即使不是學藝術的人也都知道他是偉大的藝術家,但他的紙上作品價格遠比我們想像的低。我了解到的一套羅丹1904年創作的版畫(10幅1套,限量150套),市場價格僅為數十萬元。對比趙無極的油畫復制品,每一幅就需要7萬~8萬港元,而其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很難與羅丹相比。
今天世界藝術史上經典的作品中,有屬於世界財富、記載人類藝術的、不可能用金錢衡量的巨作,比如蒙娜麗莎,可以說屬於全人類所有。還有一種是可以被私人擁有的大師作品,特點是傳承有序,像羅丹的紙上作品出處就是歐洲的一個家族博物館,他們擁有羅丹的作品是理所當然的:100年前,這個家族在歐洲經營上等大理石生意,羅丹在當時已是著名的雕塑家,經典作品多由漢白玉制成,所以這個家族自然而然成為大師的原料供應商。正因為接觸了羅丹在內的藝術家們,這個家族開始喜愛、收藏藝術品,也自然而然擁有了羅丹的作品。
這些有機會流入市場的大師作品,未來也有可能出現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並逐漸形成價格體系,中國收藏者也應逐漸用國際視野來判斷市場。有的人擔心,中國的藏家能否理解並認可外國名家的作品,我認為這完全不需要擔心,因為這些世界名家在歷史地位上早有定論,作品等同於國際貨幣,價值不需要藏家判斷。
這幾年,一些國內藏家都陸續“走出去”,到世界各地的拍賣行去購買世界級大師如梵·高、畢加索的作品,引起爭論。這些事情總體上看都是好事,無論是否迎合了雙方的需求,是否有欣賞藝術之外的目的。而“引進來”也很重要,証明我們敢嘗試,承認另一個體系的藝術品的價值,打開世界的大門。(記者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