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大家小品美术作品展
人民网>>书画>>正文

吴山明自序——砚边杂记【8】

吴山明

2015年06月12日11:25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听说有人问黄老:“为什么你这个宿墨可以用成这个样子?”他说:“你看我的眼睛,因为人的瞳孔里面有白的极光的,所以为什么眼珠是黑的,但是眼睛又是透亮的,你看到了吗?”那人说明白了,因为白使浓宿墨也产生了灵性之态。

笔墨来包含光感的事情其实我做过。我第一次画光就是在草原上,草原上有个女孩,她突然之间从很黑的帐篷里面出来,浑身是光,就像女神一样,我就不用素描式的办法,而是用透亮的笔墨办法来画;第二个就是青稞地,他们在阳光地下割青稞,我总觉得应该可以用笔墨本身的这种透亮来表现整个光之感,这个光感不是外国式的而是中国式的。

黄宾虹有个习惯,最后画焦墨的时候,每蘸一次焦墨,就蘸一次水,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枯焦墨是很结板的,他蘸了水以后笔端就会产生自然润化,这种润化增加笔端墨之层次,保留必要的浓度浓度。所以黄先生是很聪明的,他自己很为此自豪而开心,他对出现这个效果很自喜,但当时却大多数人对黄老的画看不懂。

但黄老将重焦宿墨变成了审美上的宝,总的讲是一个大课题,因为它基于传统又追寻山水新感受,是一个中国传统笔墨传承和发展当中很特殊的贡献,所以我很赞成阿尉讲的程式和笔墨当中,产生的某种光感的论述。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东方式的,与西方对光的表现是有大的距离的,但也是西方的现代主义画家有时候也会涉及追求的一种状态。

我们正常的墨是墨再调胶,现在他把胶去掉就变成用水来推动的墨。原来是水、粉墨和胶三个一起运动,现在就是让胶游离,水和墨粒一起运动。水的能动性更大,水迹可以充分地表现,胶则只是起相对的固凝作用。

这个地方还可能有点距离,因为宿墨假如说是完全脱胶的话,它产生的光感就大减,如果在未完全脱胶状况,那么水分如何结合以及水跟墨之间便会形成非常微妙的关系,画家心中要非常有数才可能驾驭。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魏欣宁、鲁婧)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