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如何形成如何得名:闲话潘家园市场的由来

刘学贤

2015年09月22日08:53    来源:北京商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闲话潘家园市场的由来

  潘家园市场是中国享有盛名的古玩市场,而潘家园鬼市则最受古玩爱好者欢迎。那么潘家园古玩市场形成的契机是什么?潘家园鬼市又是如何得名的?

  1985年宣武门西侧的象来街出现了自发的古玩市场。由于当时买卖古玩属于非法行为,因此文物部门经常查抄。刚形成规模便被查抄,市场先后辗转了几个地方。大约到了1989年,市场落脚到了潘家园。

  那时候潘家园还是个拆迁地,面积有三个足球场大。地面平坦,只是还没开始建设。商贩们每个周六、日早上就开始摆地摊,卖货的主要是来自河北省、北京、天津以及周边各区县的。买古玩的有琉璃厂开店的、有串行买卖的,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的收藏爱好者。

  起初市场规模并不大,只有百余个地摊。买古玩的也只有百八十人,相互基本都认识或半熟脸。后来渐渐地扩展到了二三百个摊,市场也开始向西延伸。市场西边有个大土坡,有少数山西、河南等地区的人开始在此摆摊,与土坡下卖民间流散古玩的自然剥离。几十个地摊在土坡上开始卖一些出土的瓷器和铜器小件。

  当时这个拆迁地还是个大空场,四周也没有围栏,同时又都是临时的“野”摊,每当文物部门查抄市场的时候,由于执法人员太少,无法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商贩们只要发现外围有情况,全场摆摊的人立刻包起东西四处逃窜。

  由于那时的古玩行情比较好,有的商贩半天的工夫就能卖二三百元,东西若被抄等于白忙了,所以商贩们跑得都很快。当时地摊上卖的没有大件古玩,一般多是玉件、鼻烟壶、小瓷盘、小碗和花梨、紫檀、红木等小物件。这主要是防备随时查抄,这些小物件收的快,也容易逃跑。

  这样的游击式市场维持了大约一年多,最后经文物部门与有关部门协调,大约在1991年前后,潘家园旧货市场最终被固定下来。

  潘家园被批准可以卖老旧货以后,北京的古玩市场就像雨后春笋般,半年多的功夫,四九城里先后开了不少旧货市场。其中西城区有官园、地安门市场;东城区有黄城根市场;宣武区有宣武门市场;崇文区有天坛外墙根市场;朝阳区有朝阳门外大棚、古玩城大院等大约300家店铺。这时,行业里的故事也开始多了起来。

  潘家园旧货市场固定下来的那段时间,早上的“鬼市”和书里讲的鬼市一样。那个时候大空场里连一个灯都没有,空场南边是被拆迁的空地,北边马路对面和西边500米左右是居民楼区,但仅有的亮光也照不到这边。这个鬼市,摆摊的一般凌晨一两点就到了,3点多钟就开始摆摊;买货的也从四面八方赶来。有打出租车过来的、有三四个人合伙坐平板车过来的;还有骑车来的。

  虽然市场漆黑一片,但是每个人都拿着手电筒或气灯。为了安全和方便摆货、卖货,这些摆摊的有的背靠一个小土岗、有的则一排十几米长,相互背靠背摆成一条通道。由于路黑灯暗,经常有买家往前走看不见前面有摆摊的,货被一脚踢了的,或者买卖双方走对面看不见,撞个满怀的。

  尽管这样,买卖人之间没有吵嘴打架的。因为大家都在全神贯注看货。买主们眼睛都盯在货上,就怕下手稍慢点儿被别人先拿到手,抢不到手就跟丢了钱一样。摆摊卖货的则是老有人问这拿那,黑灯瞎火的怕顾不过来也是全神贯注。别看连买加卖的好几百号人,没有吆喝的、大声嚷嚷的,一点都不扰民。鬼市嘛!谁也看不清谁,无论场内气氛还是人们的行为举止,都像鬼似的。

  由于市场固定了,有的商贩开始拿一些大件的,如大瓶小罐。那时一对品像好的大胆瓶也不过200多块钱;康熙清花罐,完整的也只有七八百块钱;一些上好的高白玉坠,价格也只有千百元;花梨、紫檀笔筒,如果20公分以上的,大约2000元以内。

  除了这些瓷器、玉器、木器之外,还有竹、木、牙、角、书画、册页、石雕、木雕之类的各种杂项上千种。

  市场持续到六七点左右,商家、行家们也逛了大约3个小时,各自都收获不小,慢慢地天也亮了,于是各自离去。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古玩艺术品价格认定专家)

(责编:鲁婧、潘佳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