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片研究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事实上,谢伟垣并不是广东省第一位建立古瓷标本博物馆的民间收藏家。
早在2003年,另一位广州本地的大收藏家、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楼钢,便与其老师——中国古陶瓷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叶文程先生在广州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
据楼钢介绍,该中心收集了中国历史上从汉代到明代的80多个窑口的4万多件古陶瓷标本,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各种标本。
和谢伟垣一样,楼钢在十几年前开始介入残片的搜集、收藏和整理,也是因为它们的价格比较低。譬如,他买过一只青白釉的高足杯,就是因为杯口存在损伤,其他藏家看不上,卖家不得不以很低的价格来脱手。
“不 要轻视一件小小的残片,其实这里头隐藏的信息量非常大。”谢伟垣带着记者在他的古瓷标本博物馆一边看一边说,这恰恰是我们初学者进入古陶瓷这个大殿堂的一 把金钥匙。“以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初学者不可以以低价在古董市场上淘到什么真东西。而政府办的博物馆里边,最珍贵的往往被束之高阁,一些没那么稀有的虽 然会展示,但对一般的观众,绝不可能让你近距离上手。。”
谢伟垣认为,一方面是整器市场假货太多。多到什么程度?他引用国家文化部 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做过的一个概括:“在我们过目的60万件藏品中赝品数量达58万余件。”这意味着,只有3.3%是真的。如果我们整天对着假 货进行研究,积累到的知识自然也是假的。
另一方面,谢伟垣认为,利用残片标本来进行学习研究比整器有更明显的优势。残片可以全方位 为我们提供胎骨、釉色、花纹、图案、工艺、造型等信息。通过观察残片,还能掌握一些观赏整器无法得知的性状与特点。对着残片,可以随便上手,调动所有感觉 器官来对之进行研究,凡重视古瓷残片的搜集、整理、研究的人,与书本文献资料结合,均能较快提高鉴赏水平,去伪存真,少走弯路。高古瓷收藏是一个资金门槛 和知识门槛都非常高的一个行当,任何人不经过专业的训练,都会遭遇售假集团的商业陷阱。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