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短板--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短板

2013年04月26日08: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近几年,无论民办还是公立,博物馆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新地标,更为普通人带来了更多与珍贵文化遗产亲密接触的机会。然而,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中国博物馆的社会文化与经济价值并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前不久,两家欧洲知名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国博物馆的价值重塑》围绕当前中国博物馆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引起了业内不少人士的思考。

衍生功能薄弱,内容相对空洞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不过,其发展也面临极大的挑战。老的博物馆尽管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衍生功能薄弱;而一些新建的博物馆,盲目追求外观宏伟,却忽视内涵——不仅展品不吸引人,而且公共领域的服务、教育培训、专业咨询以及学术研究等功能都较为薄弱。长此下去,博物馆会逐渐远离服务对象。

报告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博物馆总占地超过5万平方米,许多博物馆投资超过10亿元,但参观率普遍较低。近期一份对上海居民的调查发现,只有10.9%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休息会去参观博物馆或画廊。在36个选项中,这一项活动排第22位。对此,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报告作者叶珺不无感慨地说:“这并不是说公众对博物馆和物质文化不感兴趣,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博物馆自身推介能力的薄弱。在上海这样一座立志成为国际化商业、文化大都市的城市,博物馆在公众的休闲文化生活中的存在感尚且不高,可想而知,博物馆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地位更不乐观。”

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博物馆已经是公众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美国,88%的博物馆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提供教育项目。过去5年,70%的美国博物馆针对教师和学生新推出了增加的服务。美国的顶尖博物馆和图书馆,其中以史密森尼学会为代表,都积极地参与编辑和出版学术作品,并组织各种相关活动和演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课外活动,教室和多媒体室随时可用。在法国,每周一次的博物馆参观通常是中小学课程的必修项目。这些都让博物馆成为居民生活和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中国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在藏品方面与国际上存在差距,是我国博物馆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挑战。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展览内容相对空洞,展品对参观者的吸引力也有限。叶珺说:“从展览内容来看,目前,中国的博物馆馆藏展品都称不上全面。”现在历史类博物馆和综合型博物馆的馆藏共1571万件,平均每个省级以上的博物馆拥有10万件展品。我们再看看国外的情况,大英博物馆的展品超过800万件,几乎等于中国总量的一半;巴黎卢浮宫拥有400万件展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各有300万件展品。这些博物馆不仅展品数量比中国的博物馆多,而且地理和历史范围跨度也更广。“更棘手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缺乏有效的藏品征集渠道,对于博物馆扩充现有馆藏非常不利。私人捐赠的藏品也非常少,博物馆与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媒体之间缺乏沟通,这些都影响了博物馆扩充馆藏,改善展品结构,提升吸引力。”叶珺说。

明确战略定位,加强管理运营

与国外许多优秀的博物馆相比,我国博物馆还需要在战略和运营层面上下大力气。叶珺认为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世界其他国家的博物馆不仅是文物及艺术作品的展示基地,同时也是教育文化基地,而中国的博物馆只在需要的情况下偶尔才举办这类活动,而且尚未形成机制,功能定位较为单一。我国博物馆应该与地方政府合作,找到创新方案,提升博物馆的多元化价值,这样才能实现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经济与社会目标。

其次是展览内容的管理与组织。从战略角度来看,缺乏“内容定位”就像是缺乏“特色”,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成败。要想在内容管理和组织上出彩,人力资源因素不能忽视。国外的先进博物馆拥有自己的“智库”,这些专家、职业人士会经常共享最新研究成果、市场和技术趋势、行业发展和新闻等。中国的博物馆“智库”通常只局限于相关的监管委员会和政府部门,视角及资讯的收集都不够多元化。

第三,中国的博物馆大多数是国有的,博物馆并没有动力去主动拓展与有效利用资源——这是中国博物馆的特殊性,用好了也能成为优势。近几年,一些博物馆与专业第三方合作,举办展览,取得一些成功,但是与建立完善的第三方合作体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也正因为其体制机制问题,导致中国的博物馆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博物馆的品牌定位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美学和社会等不同层面属性的有机结合体。史密森尼学会、卢浮宫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运营,都依靠着立体性营销战略所树立的强大品牌。相比之下,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博物馆品牌。

人才短板与教育体制有关

此外,目前我国博物馆还存在一个短板——专业人才匮乏。叶珺认为,博物馆人才的缺乏,跟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分不开。国外会有一些高等职业学院,他们非常注重通才教育,而且是直接面向社会职业缺口的。我国的博物馆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于社会需求,博物馆工作虽然体面但是薪水却偏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会认为,获得的回报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对等。在这一点上要想突破,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首先从理念上要更正,专业知识并不只来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而且也来自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外部人士,包括研究员、教授、拍卖商、艺术记者、专业服务提供商以及地产开发商。由这些人员组成的“运营专家委员会”对博物馆的成功至关重要:不仅在学术上,更在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上。(实习生 王嘉培)

(责编: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