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居:  古典情怀与现代生活的自由切换--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中式家居:  古典情怀与现代生活的自由切换

2013年02月04日08: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黄花梨几何纹罗汉床

  黄花梨交椅

  古典情怀与时尚品味交融的现代家居产品

  读过古代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作品,一定会被那种悠闲雅致的古意生活打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然而,在如今的乡村,已经没有了“采莲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环境。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是我们却能用中式家具做布景,营造一个“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小环境,让古典情怀与现代生活自由切换。

  物化文化价值

  明清家具之所以兴盛,不是因为“家具”二字,而是因为“明清”这个关键词。明清家具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家具,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物化。

  明清家具当前已成为继书画和瓷器之后的第三大收藏品。这是明清家具的幸运,也是明清家具的悲哀。明清家具在古代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杰出典范,但是在当代社会,因为红木材料的珍贵,昂贵的红木家具已经不具备很高的性价比了。作为红木家具的代表明清家具。其艺术性已逐渐取代实用性,成为明清家具兴盛的最大推动力。明清家具是一种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商品,既能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更能体现收藏者的经济实力。收藏明清家具者以文人学者和港台商人居多,文人学者收藏是因为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和他们在文化意义上产生强烈共鸣;港台商人收藏是因为他们更具国际视野,从商业角度看到了明清家具的“钱景”。

  切合复古情怀

  家具,作为一种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器物,既承担着改善人居环境的责任,也传递人的观念情怀。明清家具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回潮。

  晚清以后,受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传统文化全面退守。激进的知识分子也都以用明清家具为耻,使得明清家具一度和文言文一样,被看成阻碍中国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明清家具也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缺失而一度失宠。自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的发表,明清家具开始再度兴盛。这一次兴盛。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回潮。

  明清家具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它摆在家中,能产生一种磁场,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一张八仙桌,几张方凳,表达传统文化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一张画案,一方琴桌,表达内省而豁达的人文情怀;一把太师椅,一方茶几,透露出生活起居的精致且淡雅——很多人情迷中式家具,是因为明清家具制造了一种文化气场,让人接受中国古典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彰显自然理念

  明清家具,取材为纯木,这使得它比当代工业化生产的现代家具与自然更多了一份亲近;明清家具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与现代人倡导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一脉相承。

  明清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的简约主义风格,是现代极简主义的前身,这正是现代人倡导的生活观念。

  有一个观点:园林艺术是从外部丰富和完善建筑功能,家具则主要是从内部构建来完善建筑功能。在这寸土寸金的社会, 我们已经没有如陶渊明一般“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经济实力,只能蜗居在方寸之地。不能从建筑外部得到田园享受,那么只能从建筑内部得到精神寄托了。而中式家具“天人合一”的制造理念,纯木质结构,是让我们在蜗居中归隐田园的最佳选择。

  中式家居的代表,明式家具在清初时鼎盛的原因,正与当代人徘徊于“樊笼”与“自然”微妙心态异曲同工:

  中式家具让都市人在“樊笼”与“自然”间自由切换。感受“人间城市芳菲尽,园林桃花始盛开”的意境: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是大环境,我们已无法改变。却可以改善小气候。看到案几屏风踏,就如同回到唐宋元明清。中式家具的古朴恬静,让人宁静平和,让自己不再随着世界的步调与时俱进,也让自己不再力不从心地追随别人的脚步。

  以前,陶渊明拼死拼活要过田园生活,是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如今,中式家具正成为“复古生活”的注脚。让我们在“樊笼”与“自然”间从容切换。入则隐世,出则繁华。中式家具让我们能够以退为进,与现代生活自由切换。(雷虎)

(责任编辑:赫英海、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