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铸史—四川·中国书画展暨座谈会在京举办--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丹青铸史—四川·中国书画展暨座谈会在京举办

2013年02月04日08: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首都博物馆精品展厅一角

参加座谈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在首都博物馆合影

仕女图(现代)赵蕴玉

书法对联(清代)白镕

巴山秋月(现代) 吴一峰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杨新与四川省三都博物馆馆长高兴华在座谈会上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工与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文物局)局长朱树喜在座谈会上

杨新与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等在展厅参观《桃源异境图》

1月26日,“丹青铸史——四川·中国书画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精品厅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省文化厅担任指导单位,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文物局共同主办,四川省三都博物馆承办,所展出的100多幅书画精品,既包括中国历代书画大师的传世之作,也有众多现当代四川本土著名书画家的精品力作,所有展品均从三都博物馆馆藏精品中挑选而出,并经过了首都博物馆专家组的严格鉴定。本次展览一直持续到1月31日。据了解,这次展览是首都博物馆第一次为民办博物馆办展。展览展出仇英、张大千、黄宾虹、黄君璧、沈尹默、潘天寿等众多中国书画大师的代表之作,引来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此外,当代巴蜀书画名家的呕心沥血之作也给参观者带来惊喜。

桃源异境图(明代)仇英

丹青铸史—四川·中国书画展座谈会发言摘编

赵川荣(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大力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的博物馆事业在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四川省共有博物馆227家,名列全国第五。民办博物馆有77家,在全国排名第一。这几年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国家的公共投入以外,还有一大批企业家致力于文化事业,将很多精力放在博物馆收藏上,所以四川会出现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其中就包括三都博物馆。

那么,民办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作为民办博物馆的示范城市,成都市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政策方面给予民办博物馆很大的支持。

实际上,长期以来,大家对民办博物馆的藏品一直都有争议或是不同的看法。今天展出的只是一些书画作品,当然,民办博物馆藏品并非仅有书画作品,还有其他作品,收藏是非常丰富的。这些藏品的多样性使四川省民办博物馆异彩纷呈,能够满足不同参观者的文化需求。

朱树喜(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文物局局长):

这次展览在三个方面堪称“第一次”,可以说是具有突破性的。

第一,这次展览是四川省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第一次走进首都。这些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支持下,成都市全力创建全国民办博物馆示范城市,目前,成都市博物馆数量达106座,可以说,博物馆之都的建设目标初步实现。106座博物馆里,国有及行业博物馆有39座,另外67座都是民办的,数量居中西部之首、全国前列,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势头良好。

第二,这次展览是首都博物馆第一次举办民办博物馆藏品展览。对这次展览,首博非常重视,邀请了大批专家对这次展览的藏品进行了认真的鉴定,经过严格的鉴定把关后,100多幅作品才正式面向公众展出。

第三,这次展览是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四川省文化厅为指导单位,以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局和成都市文物局为主办单位,成都市文化、文物主管部门以主办方的身份为民办博物馆举行展览,这是第一次。

为什么对这次展览非常重视,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应该说比较艰难,与国有博物馆相比,它的生存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际上,民办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的一些功能。民办博物馆将藏品进行展出,并且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对提高民众文化素质、提高民众爱国热情、创建文明城市有促进作用。所以,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应该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杨新(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曾经,一说到要看好的藏品,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去故宫,而现在公众也可以在民办博物馆里看到很多好的藏品了。我在这次展览上看到了很多民间的书画收藏作品,感觉到这些藏品能有个地方落脚就很好。如今在民间办博物馆不容易,尤其是收藏老字画。

看展览的时候,那幅《桃源异境图》,一看就是仇英的风格,上面有朱彝尊的收藏章,他是大名人,在收藏上有很高的建树。此外,根据风格、表现的水平,也能推断出这是仇英的真迹,具有很高的价值。明清时代,除了仇英,其他人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假冒仇英的很多,但都比较刻板,而这幅画只有仇英才能够担当得起。

这次的展览很不错,我提一个建议,民办博物馆的展览要公开,经得起这么多人的参观、考验,这些藏品才能实现它们的价值,这对民办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提高。民办博物馆不仅是展出历史,同时也需要创造历史。我个人很支持三都博物馆的这次展览。

范扬(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今天看了这个展览,我觉得很感动,首先是展出场地很好,民办博物馆走进首都博物馆这样的殿堂,成为一种开放性的民间活动,很了不起,这样的尝试值得推广。

从画家的角度去看,感觉这次展出的书画作品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北方的画相比,整体用墨比较滋润。而且整个展览作品题材比较宽泛,内容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参展的作品也来自四面八方,非常丰富。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我想就美术研究与收藏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这次展览在对藏品品质的把关上做得很好。博物馆在长期的文化建设中已经建立起一种公信力,这种公信力是必须要维护的。社会公众去博物馆看展览,都知道这些藏品是经过专家鉴定过的,假的不会展出。但民办博物馆不同,其展品来源于民间,因此,在从民间渠道转换到博物馆,继而向公众展出的时候,对藏品品质的把关就十分重要。这次展览在展出前做了很严格的筛选,保证展出的东西是珍品,在这点上,这次展览做得非常到位,对于民办博物馆以后面向公众展出可能也会起到示范作用。我觉得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民办博物馆发展得很快,民办博物馆在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时候,这个环节是不能忽视的。

第二,从展品的整体印象来看,我有一个想法,大大小小的民办博物馆的收藏能够补充美术史研究者的知识。即使资金再雄厚,民办博物馆毕竟是小馆,跟国有博物馆相比,在资金、收藏量方面可能都会有局限,但这些局限性恰恰会形成博物馆的收藏特性。比如三都博物馆,它的藏品显然集中在书画上。我看了一下这些书画,整体质量都很不错,时间跨度也很长——从明清一直到21世纪,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书画家的作品,但这些作品我们以前没见过,因为一直流散在民间。作为美术史的叙述来说,这次展览不可能是很整体、很完整的叙述,但展出的藏品会不断补充我们对美术史整体叙述的知识。比如这次展出的金城的画,从笔法、画法和风格看,跟我原来所认识的金城又有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关于私人美术馆的收藏定位问题。这次的展品,大部分是现当代的,古代的比较少,当代的作品进入博物馆的收藏视野中,这也是一个新问题。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区别在于美术馆注重现当代,博物馆注重古代。当代书画作品进入到博物馆收藏视野之中,其实是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一个挑战,这可能会改变人们过去对博物馆的旧观念。即使是眼下发生的事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构成部分,我们现在着手去做眼下的,其实是为未来做准备。在这方面,可能民间美术馆比公立美术馆还有更为便利的条件。此外,还要注意地方资源的收集问题,比如这次展览中出现了两三幅嘉州画派的作品,这是不是也能成为三都博物馆的收藏特色?

大土三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

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相比,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比如它的财力跟国有博物馆相比就要弱一点。也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民办博物馆首先要讲究品质,其次要讲究藏品特色。我今天看了这个画展,感觉从书画这部分而言,巴蜀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长江流域的画家,从四川到湖北,一直到江浙,对水韵、墨韵、水墨的把握,可能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在近代绘画的历史上,比如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傅抱石,他虽然出生在江西,最后工作和晚年是在江苏,但是生命中创作的盛年是在四川。傅抱石先生的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就是他最明显的风格,就是对风、雨、云、水的表现。包括近代另外一位大家陆俨少,也是受巴蜀气候环境的影响,他表现的云水也是极具特色。今天我看了这些画家的画,有的虽然没有什么名头,有的画家甚至从来没听说过,但是他们的画都对水韵墨气的表现很明显,在这点上是相当一致的。

张晴(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

现在,中国已进入博物馆和美术馆很好的发展阶段,除了国有博物馆,民办博物馆、美术馆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呈现在社会上。前段时间到上海参加了一个活动,了解到上海现在的民办美术馆有10家,而且做得非常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来做。我们国家的许多美术馆、博物馆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还是沿用比较陈旧的一套,而民办美术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起点很高,环境、定位、建设都是跨越式的。民办博物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群体,而且我们能够看得出,在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中,这个群体将越做越大、越来越好。

林林总总、有个性、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博物馆的诞生,将使我们在20年之后漫步在首都的街头,就仿佛到了巴黎一样——有国有的和民办的各种博物馆、美术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博物馆城市生态的建设——今天我们谈到的民办博物馆的美好前景都是有可能实现的。三都博物馆自己出资征集藏品,并在四川文化、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到首都来办这个展览,一方面,从展览本身,我们可以感到整个四川的时代艺术风貌,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出现在国家对民办博物馆的支持态度和力度。从三都博物馆做的这个展览,我们也能看出我们国家的博物馆事业会不断壮大。

全国美术馆行业委员会和文化部共同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一个全国美术馆系统的策展人培训班,其中有一条要求——要公立美术馆的人员才能报名。但是在报名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全国各地的民办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很踊跃。这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服务好公立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同时,去帮助民办博物馆培训专业人才?这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不可阻挡的问题了。

徐沛君(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展览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近现代中国美术

在看本次画展的时候,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不能傲慢。有时候,傲慢的心态会遮蔽审美的眼睛,会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三都博物馆做的这次展览,有助于扩展我们的审美活动。这次展览内容很丰富,中国画的三科——山水、人物、花鸟都有,还有书法。这次展览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收藏和文化,希望能保持特色。我反对千篇一律、太单调的收藏——打个比方,我们生活在北京可以欣赏京剧,如果我们到了陕北还欣赏京剧,就觉得无聊。我们到了陕北就会想听听信天游,如果到了四川,可能就想欣赏川剧。一个博物馆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符合博物馆的建设规律。如果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都以收藏齐白石、李可染的作品为目标,这可能不符合博物馆的建设规律,也会让有趣的审美活动变得很单调。

国内大型国有美术馆的收藏,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基于大型的展览,比如会从某届全国美展里面挑一些作品留下来。实际上,基于不同的目的,画家的创作心态是不一样的。譬如,在为参加大型展览进行创作时,画家比较谨慎,在形式、内容、题材上都很谨慎,画家甚至还要迎合评委的口味去创作;在为朋友创作时,其心态可能更真诚一些,心情可能也比较轻松;对待市场则会以另外一种心态去进行创作。所以,即便是同一位画家的作品,不同类型博物馆的收藏会略有一些差异,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三都博物馆的藏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朋友之间创作、收藏的,可以弥补大型博物馆的不足,也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一位画家——包括技法层面以及精神气质层面。我想,这次展览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可以丰富我们的认识。

韦嘉(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今天,三都博物馆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办的“丹青铸史——四川·中国书画展”,为首都人民送上一份文化大餐。高兴华馆长身为优秀的企业家、四川省人大代表,还肩负着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的重任,投入这么大财力支持四川文化产业发展,令人敬佩!刚才各位专家谈了目前书画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美术馆徐沛君主任讲得非常鼓舞人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艺术就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天各位专家提出的很好的意见,这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于帆 蔡萌整理)

高兴华,1949年出生,成都人,从事收藏20余年,个人藏品万余件,尤以书画收藏最为得意。现任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民间博物馆联谊会秘书长、成都花雨集团董事长和四川省三都博物馆馆长。

四川省三都博物馆简介

四川省三都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城南华阳。华阳原名广都,是古蜀开明王朝所建三都之一,与新都、成都并为名城。博物馆一期占地73.8亩,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为汉代风格园林式博物馆。园内古木参天、浓荫匝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建设中的二期工程兴华美术馆2.5万平方米,将自然景观与广都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突显博物馆的地方人文特色。

三都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由民营企业成都花雨集团投资所建。经过多年的收集,三都博物馆典藏的历代名家书画、陶瓷精品、青铜器、石雕、木雕、汉陶、玉器等文物共1万余件,其中三都地区的文物1000余件。这些文物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藏品受到国内外文博专家和资深藏家的高度评价。

三都博物馆是一座集典藏、展示、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在展示藏品的同时,注重对藏品的整理、修复、鉴赏、研究,充分挖掘馆藏文物及艺术品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三都地区文物的深入研究,显示了地方文化属性,提升了地方文化品位,使之为文化建设服务。

三都博物馆自2009年10月开馆以来,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团体、机关学校、专家学者、党政军干部以及各界人士参观,达200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专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同时还与多所大学和艺术研究机构共建了教学实践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赫英海、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