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積極鼓勵農耕,擴大種植面積,並於每年春季在先農壇親耕示范。乾隆還效法皇祖康熙皇帝,籠絡漢人知識分子。乾隆元年(1736年)模仿康熙朝舉行了一次博學鴻詞科考試,利用南巡的機會接見漢人知識分子,大量提攜漢族士大夫。乾隆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
乾隆的漢文化水平很高,能詩善畫,精於騎射,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全。最為顯著的是軍事上乾隆的十全武功﹕兩次平定准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大小金川之戰﹐剿平台灣林爽文叛亂﹐平定緬甸﹐戰服安南和兩次抗擊廓爾喀之戰。乾隆因此自稱“十全老人”,並設立了十全縣,彰顯其豐功偉績。
此次爭議較大的是乾隆書畫方面的收藏與發展,《秘殿珠林石渠寶笈》是乾隆與其子嘉慶皇帝,歷經兩朝努力編撰而成,是繼宋徽宗以后最重要的內府收藏著錄書籍。《秘殿珠林》初編始自乾隆九年(1744年)二月,成於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由張照、梁詩正、董邦達等奉敕編撰,《石渠寶笈》編纂始於乾隆九年二月,成於乾隆十年十月。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月開始纂輯《欽定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成書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王杰、董誥、阮元等奉敕編輯。嘉慶二十年(1815年)二月編纂《欽定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三編》,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閏六月完成,英和、黃鉞、胡敬等奉敕匯編,書畫作品2000余件。前后歷時70余年,將內府收藏書畫作品悉數輯錄,收錄作品計一萬二千余件,卷帙浩繁,蔚為壯觀。
對中國書畫貢獻當屬第二位的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這位滿族皇帝對漢文化尤其喜愛,對書畫的佔有欲極強。在其祖康熙時代就以罰沒方式,收繳索額圖、明珠藏品;其父雍正抄年羹堯家,得到大批珍貴書畫。乾隆通過訪求、抄家罰沒、捐獻納貢、諭旨洽購等諸多方式,大批歷代流傳書畫名跡,被悉數網羅入藏宮中。宋犖的書畫收藏,歷經兩代相傳蔚為可觀,到了乾隆時代被迫“獻納”進入內府。安岐父子收藏質量最高,經過沈德潛“斡旋”,不得已“價購”入宮。精明絕頂的高士奇,玩弄康熙進獻假畫,被康熙孫子乾隆將之書畫一網打盡,充入內府庫房。馮銓、孫承澤、梁清標、張先山父子收藏,其后人也未能逃過一劫,最終被乾隆收入內府。蘇州的古董商歸希之、鹽商江孟明、陳以謂等人,難逃一道聖旨的勒索,盡被羅至宮中,這是書畫收藏的第三高峰。
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極力效法其父愛好書畫收藏,大肆訪求,可惜民間已難求名跡珍品。得知畢沅、畢瀧兄弟收藏豐盛,於是就給畢沅兄弟羅織罪名,將其抄家,著名的《清明上河圖》等宋元名跡就此入宮。
經過四代的努力,清宮所積累的書畫名跡盛極一時,間接對書畫保護起到重大意義。不過這其中卻有不少贗品,乾隆與嘉慶在某些書畫鑒定上剛愎自用,錯定不少書畫作品,也成為千古笑談。相比《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宣和睿覽冊》近萬件收藏,《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已屬難能可貴,民間收藏幾乎被一網打盡。
中國書畫收藏史上,北宋徽宗皇帝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對書畫的貢獻當屬第一位,他不僅熱愛丹青,還致力於書畫家的教育事業。畫院的畫家遴選,都是由徽宗親自出題考試;畫院的學生也是由他親自教導,如王希孟就是在徽宗輔導下繪制《千裡江山圖》卷(北京故宮(微博)收藏)。徽宗親自繪制一些作品,至今流傳於世,如《池塘晚秋圖》卷、《五色鸚鵡圖》軸等,也有一些代筆之作如《聽琴圖》軸、《瑞鶴圖》卷等。
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論述書法和收藏的著作《宣和書譜》,也是第一次由官方組織完成的,於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夏秋之間出版。《宣和書譜》的姊妹篇《宣和畫譜》是繪畫方面的著作。宋徽宗時代,內府收藏日趨豐富,就將宮中所收藏的歷代畫家的作品、目錄編撰成《宣和畫譜》,從魏晉至北宋畫家231人,作品總計6396件,其中有一些作品只是記錄而無實物。此書是一部繪畫著錄方面的重要典籍,也是一部傳記體的繪畫通史。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