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用肖像和人體繪畫讀人心

劉麗琴

2015年06月25日08:31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用肖像和人體繪畫讀人心

《床上的女孩》

《床上的女孩》

《床上的女孩》

《伊麗莎白女王》

《大衛·霍克尼》

《大衛·霍克尼》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孫子、英國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

用肖像和人體繪畫“讀人心”

最近,英國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遭“圍觀”:上月,其作品《休息中的福利官》以5616.5萬美元(約3.4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本月,他描繪第二任妻子卡羅琳的肖像畫作正在倫敦集中展出。與此同時,其個人傳記《去你的,生活》中文版出爐,私生活被揭秘引來藝術愛好者一探究竟:作為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不僅以其具有鮮明特色的肖像、人體繪畫改變了架上繪畫帶給人傳統甚至過時的印象,其“不顧一切地要在生活裡留下永久的印記”的私生活更如搖滾巨星一般被聚焦。但就像傳記中所揭示的,和祖父弗洛伊德一樣,盧西安的工作也是讓人坐在床上或者沙發上,然后展現出他們的真實自我。

“弗洛伊德”是盧西安的標識

曾在2008年創造了“當時在世畫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的英國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1922∼2011),被人們談論得最多的,除了他的畫作,還有他放浪形骸的私生活:賭博、打架,窮其一生追逐女人。與此同時,他的隱私卻被保護得極好—不寫文章,不發表藝術宣言,也幾乎不接受採訪。直到作為其崇拜者的記者喬迪·格雷格在盧西安生命最后的十年,走進了他的生活,並獲得藝術家的信任,出版《去你的,生活—與盧西安·弗洛伊德共進早餐》得以讓藝術愛好者一窺藝術家酷炫的一生。

談及畫家弗洛伊德,普通人的第一反應是“那個進行夢的解析的心理學家什麼時候成為了一個畫家”?確實,“弗洛伊德”是盧西安的一個標識。1922年,盧西安·弗洛伊德出生於德國柏林,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1933年全家遷往倫敦,當時年僅10歲的他因具有驚人的繪畫天賦而被稱為神童。而最終讓他超越尋常的,當然也是他的畫作。但即使最終成為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盧西安的藝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卻並未被認可,當時的美國藝術界認為他被抽像表現主義的先驅拋在了后面,波普藝術、動感藝術才是藝術收藏家想要的,沒有多少人對人體繪畫藝術特別感興趣,尤其是盧西安所畫的。的確,他畫中的肖像人物往往是扭曲、神經質甚至是丑陋的,早期的畫還有些純淨優雅,晚期則像用刀子解剖人體,老辣卻毫無美感,那些裸體就像肉與肉的堆積。哪怕是英國女王的肖像畫,也是畫成一臉苦相、面目臃腫、顏料斑駁,毫無帝王之尊,倒像吃盡苦頭的市井老婦,且筆墨吝嗇到僅在23.5厘米長、15.2厘米寬的小畫框裡擠著女王整張臉。然而就是這些畸形的形象,隱露出人的本性,緊扣著人的心靈。面對他的作品,觀者由衷地贊嘆:“看到的是肉體,閉上眼睛卻是情感。”在傳記中,作者以崇拜者的語氣寫道,“他自始至終堅持的理念—對人體藝術的概念與實踐的執著。他對抽象主義、表現主義、后現代主義和觀念藝術一概不理,甚至厭惡所有這些,他堅信對人體長久而細致入微的觀察才是藝術家本身的核心目的。”

如今,弗洛伊德的畫作已成為拍賣場的熱門。藝評家徐子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弗洛伊德猶如一個特例,在當代藝術的氛圍裡做了現代主義的事,他創造的語言非常獨特,具有極其豐富的魅力,哪怕是天天研究觀念藝術的人,對弗洛伊德的畫也非常喜歡。”

對中國繪畫影響技法甚於題材

早在1979年,《世界美術》等專業雜志就將弗洛伊德和克裡姆特、席勒、米羅、波洛克、巴爾蒂斯等藝術家介紹到中國。弗洛伊德的繪畫技法可以在很多中國藝術家的繪畫語言中找到痕跡,例如,藝術家劉小東就被稱為是“弗洛伊德效應”的成功典范。劉小東曾透露,弗洛伊德緊張的筆觸、結實的色彩、青筋暴綻的肌肉和日常化的構圖著實吸引了他。被弗洛伊德捕捉人體內在力量的熱情激發,劉小東也開始畫人物、動物,畫身邊人,用筆構圖總有弗洛伊德的影子。

下一頁
(責編:魏欣寧、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