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在這裡看俄羅斯歷史的百年激蕩

張禎希

2015年06月03日08:37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在這裡看俄羅斯歷史的百年激蕩

《農婦》1927年 阿·葉·阿爾希波夫

《傍晚·古老的佛羅倫薩》1973年 塔·雅勃隆斯卡婭

《溫暖的陽光》1964-1966年 阿·亞·普拉斯托夫

《小拖拉機手薩沙》1954年 馬克西莫夫

  阿爾希波夫的作品充滿對農村生活真摯的感情,對俄羅斯婦女的命運的關注。作品《農婦》鮮明的色彩和潑辣的筆觸,顯示出阿爾希波夫嫻熟的油畫技巧,表現了農婦樂觀、奔放的性格。阿爾希波夫擅長使用鮮

  中華藝術宮的“俄羅斯特列恰科夫國家畫廊藏品巡展1894—1980”(以下簡稱特列展)從5月17日開始至7月17日結束。在這場跨越近百年俄國油畫歷史的展覽中,能看到俄羅斯藝術家繼“巡回畫派”藝術高峰之后,堅持對現實的關注,對藝術語言的變革,在多樣探索與掙扎中一路向前形成自己民族風格的歷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奚靜之說,雖然在這百年中,俄國的油畫進行著演變,但那股深挖掘人性、關懷人的精神從未改變。這些畫作中擁有與俄羅斯文學相同的精神氣質與情感溫度。著名畫家施大畏認為,俄羅斯文藝曾在我國廣泛傳播,此次展覽是了解中國油畫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也是對中國油畫發展的一種對照與參考。

  來自列賓的凝視承接藝術時空

  特列展中第一幅作品的選擇是那麼意味深長,那是由“藝術世界”運動盟友馬利亞溫繪制的《列賓的肖像》。說列賓是國際上最知名的俄國油畫家一點也不夸張,他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俄國油畫被西方認可的開始,這幅作品一經問世就讓西方評論驚訝,長期處於“學徒”狀態的俄國油畫,竟能賦予苦難如此摧枯拉朽的力量。如今,列賓與他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已經成為俄羅斯油畫繞不開的符號,雖然這場展覽中並沒有列賓的作品,但他本人的形象卻以畫作的形式跳脫出來,在展覽一開始便報以人們長久的凝視。

  結合畫展跨越近百年的主題來看,《列賓的肖像》的出現除致敬之外,更有一種承接時代的意義。畫家馬利亞溫畢業於列賓美術學院,而其所主張的藝術觀卻與前輩不同。列賓是俄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巡回畫派”旗手,而馬利亞溫則是之后的“藝術世界”的同盟。“巡回畫派”主張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理論,在內容上極力展現勞動人民的生活,而“藝術世界”則從前輩的局限性入手,加強了對藝術技藝本身的表達。展覽中的展示作品恰從“藝術世界”開始,那是列賓之后,俄羅斯藝術的白銀年代。

下一頁
(責編:魏欣寧、董子龍)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