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將至,南京博物院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組“萌”文物,包括江豚、銅牛燈、銅鹿等,童趣十足。
不隻南博,南京其他博物館內也藏著不少萌文物,等著大孩子、小孩子去發現,一起去見識一下吧!
擠眼江豚壺、導煙銅牛燈、迷你石獅子、受傷的小瓷馬……
古代孩子怎麼玩,來看嬰戲玉杯
南京市博物館
這件明代嬰戲紋八角形玉杯,是以孩子為題材創作的,從中可以了解古代兒童的發型、服飾、游戲等生活狀態。
玉杯上雕刻著5個可愛的孩子,細細看去,中間的娃娃似乎手上拿著東西,而旁邊的都是兩個兩個在一起,他們正專注地玩著手上的玩具。
迷你石獅子用來拴娃娃
市民俗博物館
乍一看,這頭迷你石獅子挺可愛。這件漢代文物其實是育嬰用具,叫拴孩石。民間多放置於床頭,用丈二長紅布條把石獅子和百日娃娃拴在一起,既可避免娃娃滑倒,也可供其玩耍。南京的拴孩石獅,一般是孩子一出生即由爺爺或外公請石匠打制,以“保鎮”孩子健康成長,故一代傳一代。
拴孩石要與小孩子在一起,所以工匠在雕刻時會抹去獅子的威武之氣,塑出溫和善良、憨態可掬的形象,這頭迷你獅子看起來就“有點萌”。
受傷的六朝小馬又站起來了
六朝博物館二樓展廳
六朝博物館有不少青瓷動物造型文物很可愛。二樓展出的一頭青瓷馬咧著嘴“笑”,上下兩排牙整齊、方正,短短的鬃毛依附在脖子上,整體給人一種安逸、閑散的感覺。
這匹小馬出土於南京江寧上坊孫吳墓,出土時小馬的腿斷了兩隻,最初修復時,小馬兩條腿還沒有發掘找到,隻能用石膏來代替,展出時被網友拍照片傳到網上,引起了誤會。后來專家找到了剩余兩條腿的殘片,恢復了小馬原有的風姿,六朝博物館微博也專門發聲:“受傷的小馬又站起來了!”
4000年前文物上的江豚會擠眼
南博歷史廳
江豚你或許見過,可會擠眼睛的江豚你見過嗎?這件豚形壺俯首翹尾、尖嘴擠眼,就像是動漫中走出來的。
這件文物1960年出土於江蘇吳江梅堰良渚文化遺址中,距今4500年左右。如今江豚瀕臨滅絕,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卻能常常看到江豚在水中嬉戲,他們抓住了江豚在水中游動擺尾的瞬間姿態,以此為模型制作了這件陶壺。
這個銅牛燈真的很牛!
南博歷史廳
這件東漢時期的銅牛燈造型是一隻憨態可掬的水牛,它是頭牛,設計也相當牛!
燈具分為牛身、燈座、燈蓋三部分,可以拆卸。牛背上是一盞可以調節轉向的燈座,握住把手就能自然調節光照方向。兩個牛角和導煙管融為一體,牛腹中空,盛有清水。漢代人使用動物油脂作為照明燃料,燃燒時會產生較大的煙塵,利用虹吸原理,產生的煙塵通過煙管導入燈座腹腔中,靠腹內的清水溶解煙塵。
蟾蜍在古代是驅邪神獸
南博歷史廳
秦漢以來,古人對蟾蜍頗為敬畏,認為是鎮凶邪、助長生的吉祥物。這件神獸尊是取材自蟾蜍,造型夸張而生動:神獸兩腿踞蹲、兩掌前扑,瞠目張口,口中銜寶珠一枚﹔全身毛發刻畫具現,兩側還生有羽翅。
這件神獸尊1976年出土於江蘇宜興周處家族墓中。西晉名士周處以除“三害”而聞名天下,尊曾經的主人是周處的父親周舫。 本報記者 羅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