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現代名家>>李寶林
人民網>>書畫>>正文

李寶林繪畫藝術賞析及市場探討

薛永年

2013年01月24日14:3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第三章:李可染和李寶林兩者之間的繪畫風格異同和市場探討

1976年李寶林帶著盈夾的畫稿回到了久別的北京。14年前離開時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學子,而今回來已是名滿天下的人物畫家。回到了文化藝術活躍的北京,老師和朋友們期待著他更出色的作品再次創作出來。不負眾望他連續創作出了《毛澤東和羅榮桓在部隊調查研究》、《大會師》、《人民領袖人民愛》(和陳雅丹合作)、《毛主席和牧羊人》(和陳雅丹合作)等獲得了一致好評的大型作品。但是在1985年中國美術館舉行的“五岳三山、今古風情”畫展上,他卻出人意料的以《江州晚霞》、《樂山大佛》等7幅山水作品參加了展覽,並得到了恩師李可染先生的首肯和鼓勵。這是他第一次以山水畫家的面目亮相,也是他由人物而后山水的開始。

對於從一個人物畫家轉型畫山水,李寶林先生說:“完全是受可染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所致。在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中,可染先生的人品和畫品最為我景仰。先生為人和善,忠厚待人,崇尚朴拙,追求深厚,這些特點與我相似,令我感到親切。先生的話語不多,每一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充滿智慧和哲理。”

李可染先生是一個藝術家中的思想者,他要求要有一種殉道士的思想。1986年,李可染對“河山畫會”的畫家們說:“我們的文化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東方文化有過光明的時代,我可以預言,能否和西方文化抗衡,並能和它並駕齊驅的就是東方文化。”就在去世的那一年,他還說到:“中國畫到今天仍是蒙塵的明珠。”在他的《李可染論藝術》裡我們可以看到:“學山水畫:第一是學習傳統﹔第二是寫生﹔第三是集中生活資料再創作。”“在基本功中是最關鍵的一條是寫生,寫生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認識、再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筆墨形成中國畫藝術特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54年后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無疑地,李可染為水 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他的畫面結構,更讓人感受到一種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一種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劃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了一種新時代最大最豐富的內容。評論家們一致認為李可染先生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新圖式,並表現出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相比較而言,李寶林先生的山水畫,特別是近作,顯然不像先師李可染先生那樣執著於用寫生的方法表達對具體物象的現場感,象他創作的《仰望蔥嶺系列》、《遠山的呼喚》、《光》等都與現實中具體的景物、景象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甚至拋棄了具體的時間、季節、地域、空間等要素,完全是超越時空的具有現代藝術精神的表現,由此反而獲得了更為宏闊深邃的意蘊,更深刻地表達了對山水精神的理解和個體生命的表達,天地物象與個體生命緊密地融合、和諧地交會了。劉勰在《文心雕龍·風骨》中說:“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呤鋪辭,莫先於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五代時期的繪畫大師荊浩說:“生死剛正,為之骨。”而積力成線又使人有“生死剛正”之感。中國古典美學理論既重視思想——表現為“骨”,又重視情感——表現為“風”。一篇有風有骨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同樣一幅有風有骨的畫就是好畫。通觀李寶林先生的作品,同時了解他有帕金森震顫的手病,便能強烈感受到“生死剛正”的意味。只是這類被學界所重的藝術作品,在常人的理解中還很難得到有效的共鳴。李可染先生的繪畫藝術,打動了觀眾,在藝術品市場上取得了相當的業績。1999年北京嘉德拍賣公司以407萬元的高價拍出了一幅李可染先生的《萬山紅遍》,畫幅僅為2.8平尺,創造了先生當時畫作拍賣的最高價位,也創造了中國畫單平方尺最高價位。隨后的第二年北京榮寶拍賣公司又以501.6萬元的價格拍出一幅李可染3.1平方尺的《萬山紅遍》,使李可染畫作的拍賣價和中國畫單平方尺價又創新高。現在,隻要是真跡,無論是什麼題材,不管是何種尺幅的作品,都成了藏家紛紛追捧的目標。

作為李可染學派的重要人物和藝術界領軍人物型的藝術家,李寶林的藝術成就為學術界所推重,其作品在市場上也有出現。在近來的拍賣會上也有了每平尺1.5萬左右的成交業績如出版於《當代中國畫名家四條屏畫選》(2005年10月,人民美術出版社)的2003年作 《情系帕米爾 四屏》(138×34cm×4)在北京翰海拍賣公司2005年的秋季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蒼茫雪域圖》(136×68cm)和《疆山鐵鑄》(136×68cm)在北京舍得拍賣公司2006迎書畫拍賣會上分別以12.1萬和14萬成交。只是這樣的價位,在和他同樣取得了藝術成就的同代人相比較,仍然是相當低的。甚至有好多略微有點藝術造詣,但很注重社會活動技巧的畫家的市場情況也在這幾倍之上。我們不能說現在的市場是無緒的,更不能說投資者有問題,但這種情況的確耐人尋味。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