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迷局調查

胡春萌

2016年05月18日08:07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藝術品市場迷局調查

曾鞏《局事帖》

  曾鞏《局事帖》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胡春萌

  一些專業統計數據表明:一方面,中國藝術品市場低迷,成交量、成交價下滑明顯,很多畫廊拍賣公司紛紛離場﹔另一方面,被拍藝術品一次次的成交天價,國內買家在海內外賣場屢屢一擲千金抱得寶物歸,又在刺激著公眾的神經。我國藝術品市場的實際情況究竟“冷”是“熱”,讓人越來越看不明白。目前藝術品市場存在什麼問題,原因何在?未來藝術品市場發展趨勢又將如何?記者進行了一系列調查採訪。

  低迷市場屢創成交“天價”

  兩頭“熱”而中間“冷”明顯

  在2016年5月15日晚結束的2016中國嘉德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拍賣專場中,華誼兄弟(300027,股吧)董事長王中軍以2.07億元競得曾鞏《局事帖》。曾鞏“124字”的墨跡為他62歲那年寫給同鄉故人的一封信,距今已有936年,曾被歷史上多位名人收藏。

  無獨有偶,4月5日,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中國書畫”專場中,其中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晚年潑墨潑彩巨作《桃源圖》,歷經一個小時的競拍,最終該作品以2.4億港元落槌,加佣金共2.7億港元成交,被內地買家劉益謙競得。這次拍賣價格創下了張大千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

  近年來,一系列藝術品成交價格破紀錄的新聞事件,屢屢牽動著社會輿論的神經,給人一種中國藝術品正高歌猛進的態勢。然而,近期多家調查統計機構的多份報告卻顯示出,中國藝術品市場量價齊跌。

  最近出爐的《TEFAF2016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額達到了640億歐元,是持續三年的強勁增長后的首次輕度下滑。但是,2015年中國市場經歷了大幅度下滑,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3%。在2009年至2011年間,中國藝術市場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成為全球第一大藝術市場。2012年,趨勢發生了改變,中國藝術品市場銷售額一年之間收緊了35%。2013年中國市場開始逐漸恢復,但是銷售額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幾乎所有板塊的藝術品買入都更加謹慎。然而,2015年的下滑比2012年更為嚴重,主要由美術品拍賣板塊銷售額的大幅度下跌導致。

  實際上,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很多畫廊經營者、古玩商紛紛離場。尤其在江蘇、浙江、河南、山東等原先的藝術品交易大省,畫廊倒閉的現象屢見不鮮。

  天津師范大學教授、全國首家藝術品鑒証研究所——天津師范大學藝術品鑒証研究所所長孫世圃分析,之所以出現這樣矛盾的現狀,是因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並不是均衡發展的,而是兩頭“熱”中間“冷”,精品和入門級藝術品的需求量和價格都在增長,但是中等、中高檔藝術品的價格和成交量大幅下降,導致整體藝術品市場疲軟。

  究其原因,孫世圃教授坦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從解決溫飽到追求豐富精神生活,對藝術品的需求必定會增大,近些年新藏家大量入場,普通消費者也有裝飾、欣賞的購買動機,那麼肯定會從入門級的藝術品著手,這一現象支撐著中下檔和低端的藝術品市場。而隨著藝術品保值增值的功能逐漸被公眾認可,另一部分資深藏家和財力充裕的機構,自然會著手高端市場,越是精品越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間。

  精品數量不能支撐“狂飆突進”

  穩定發展的市場才能不跌跟頭

  談到中檔藝術品市場的萎靡,天津同方國際拍賣行董事長汪勇坦言,這是在為藝術品市場不正規經營埋單,尤其是前些年的現代藝術品市場被過分炒作,使得這一部分市場行情猶如過山車一般。

  中檔藝術品之所以被過分炒作,分析原因,汪勇說: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大的金融和經濟環境,導致過多熱錢流入藝術市場,追求快進快出,然而這並不符合藝術收藏規律,我們講通常的藝術品交易,5年一小輪回,10年一大輪回,藝術品不隻用來“收”,還需要“藏”,需要長期持有才能體現其增值空間。快進快出在正常的市場中是難以實現的,於是一些黑心商人,以較低價格收購一些作家的書畫,互相高價買賣,雇人寫大量評論文章,將一些作品價格抬高,再出手去庫存,達到短期內盈利的目的。二是,雅賄促使現當代藝術品價格飛漲,由於古代藝術品難以辨別真假,前些年一些行賄者專門購買一些小有名氣中青年書畫家作品,並讓作者本人出具真品証明,這樣的行為增多,漸漸地這些作者的作品供不應求,價格自然飛漲,甚至超過了一部分古代名家的作品價格,這是非常不符合藝術品價值標准的。三是,一些藝術品經營者專業能力不足盲目入市,看同行買什麼就買什麼,跟風搶購。藝術品市場,說到底是要以藝術品的藝術性為價值基准的,藝術品經營者不能隻看市場風潮,還要靠自身過硬的鑒賞能力,去發現有潛力的作者、好的作品,培養市場,經營畫廊、藝術機構也要有專業性和個性。

  “說白了,有些現當代藝術品根本不值這些錢,近些年中央著力反腐、市場逐漸規范,價格泡沫自然會破裂,這種市場調整其實對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是有利的。”汪勇說。

  近幾年,拍賣市場流拍、低價出售的現象十分嚴重,即便是齊白石、張大千的某些作品,據統計價格也有所下降的,讓人一片嘩然。

  汪勇解釋,這樣的現象不能代表張大千、齊白石的作品價格走低,隻能說明市面上出現的一些作品質量欠佳,一方面作品的真假要畫上一個大問號﹔另一方面,作品是否是精品、是否有殘,這些情況都要考慮到。能夠激發藏家購買欲望的藝術品畢竟是少數,而且市面上流通的精品近年來越來越少,因為真正的藏家,一旦買到精品,都不會輕易出售。所以遇到精品出現,在拍賣場上競價幾輪至幾十輪都是常事,拍品的成交價格也一次次破紀錄。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張金明,今年已經83歲高齡,在藝術品市場游歷幾十年,他總結: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的古玩市場,大體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一是“文革”退賠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市場上古玩的質量極高、價格低且極少有贗品﹔二是退賠結束后貨源稀缺的蕭條時代,古玩商將貨品賣空,一些高質量精品捂盤惜售﹔三是真偽難辨的競爭時代。集藏需求越來越多,僧多粥少,在供不應求的市場規律運行中,不但藏品價格大幅上揚,高仿贗品也乘虛而入。而這也正是阻礙當今市場發展的最嚴重問題。“畢竟古玩是先人幾千年來的文化遺存,它不可能是源源不斷的,精品隻能是越買越少,不足以支持無限擴大的消費市場。如今的古玩市場,贗品和"坷垃玩"居多。”什麼是“坷垃玩”,就是那些殘次品、不具收藏價值的東西。所以他奉勸那些新入行的藏家,別再夢想什麼撿漏了。

  去偽存真 講求實証

  是發展的康庄大道

  在採訪中,幾位專業人士反復提到藝術品市場的造假問題。

  張金明坦言,如今市場造假的方式越來越多,曾經一家拍賣機構請他去鑒定一對圈椅,第一眼老黃花梨無疑,第二眼發現,這對圈椅是用一把椅子的零件混入新木料拼成兩把,還好仔細觀瞧了。在假假真真的市場中,目前隻能靠業內古玩商和投資集藏者的眼力、財力、魄力來仔細判斷。用知識和經驗武裝自己,細心學習,多看少動,一旦確定是真品,就要根據自己的財力,果斷出手,最好多說“多虧了”,少說“早知道”。他建議藏家買就要買精品,財力不夠,可以買小件的精品。

  雖然“贗品”並不是當今社會才出現的問題,但是它的確是當下藝術品市場的頑疾。尤其是藝術品的功能從收藏發展到金融領域,它背后所涉及的資金和產業鏈越來越龐大,這個問題就不能視而不見了。汪勇建議,相關法律應修改關於“拍賣機構”對作品真假不做保証的相關法條。

  一直以來,辨別藝術品真偽大多隻能靠經驗,如今,科技日益發展,藝術品正逐漸向著實証科學方向發展。2015年11月9日,天津師范大學藝術品鑒証研究所成立儀式在天津舉行。藝術品鑒証研究所由中國檢驗檢疫學會和天津師范大學共建,作為全國首家藝術品鑒証研究機構,將助推藝術品鑒証質量溯源體系建設。

  孫世圃教授介紹,將實証科學應用到藝術品上,就像是為藝術品測繪出DNA序列,雖然還不能百分之百准確,卻可以大幅提升准確性。例如,對同一作者的畫作,其油墨、紙張、印章材料進行分子級別的檢測,對筆觸的浸潤程度進行顯微檢驗等。這些勘察從經驗科學的宏觀採用集納進入到微觀系統。目前,研究所開始著手建立中國字畫鑒証系統工程。不過目前也是有一些難題,例如一些古代遺存,其本身是真跡還是高仿就有爭論,且數量很少,那麼提取“DNA序列”就會有困難,所以為現當代字畫建立數據庫是首要任務。

  此外,對於藝術品市場贗品橫行的現狀,國家也著手加大治理力度,2016年1月18日,文化部部長雒樹剛簽署文化部第56號令,公布了修訂后的《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於2016年3月15日起施行。

  孫世圃說,修訂后的《辦法》較前一版本,違規處罰條例增加了二至三倍,新《辦法》進一步理清了各管理機構的管理范圍,對藝術品市場實行全方位內容監管,將網絡藝術品、投融資標的物藝術品、鑒定評估等納入監管領域。藝術品經營單位應買受人要求,應當對買受人購買的藝術品進行盡職調查,提供能夠証明或者追溯藝術品來源的証明文件,且保留材料五年以上。這增加了藝術品經營者對保証藝術品質量的相關責任,從而促進市場有序發展。

(責編:潘佳佳、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