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要敬畏古法

周振華

2016年03月21日09:01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敬畏古法

  臨《三門記》(局部) 周振華

  臨《陰符經》(局部) 周振華

  書法的正大氣象,來自書家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豁達胸襟和一顆向上向善的悲憫之心。

  學習書法,如果你能喊出百名古代書家,通臨百篇經典碑帖,涉足百座古寺廟宇,發表百篇文學作品,結交百位知心書友,那,您的書法就應具底蘊了。

  書法,如果只是隨意玩兒玩兒,字裡一定什麼也找不到。

  習書,貴在久恆。堅持,可獲得加速度的收益﹔放棄,那隻好歸零了。

  一個人的書法藝術是其生命所孕育的心肝寶貝,書寫的手不過是起了自我“接生”的作用。

  毅力,就是在超理性的狀態下,堅定信念,磨煉意志,蔑視障礙,粉碎阻撓,執著奮進的習書過程。

  大家書寫的好字,看上去為什麼那麼美?是因為結字的高度精密與筆畫的極度精致的融合,這是日積月累、反復訓練所具備的功底。尤其小楷,筆跡失之毫厘,便謬以千裡。所以,書法難。

  學習書法,要像追求心上人那樣,痴迷而執著,方可獲得你的真愛。

  學習經典,不僅僅只是臨摹古帖,人類所創造的所有藝術領域的經典乃至宇宙萬象迸發的全部文明,都要用心智去感悟,用情感去揣摩,用靈魂去觸碰,將尖尖的觸角探進深處,貪婪地吸食裡面的精谷汁液。

  搞書法,不光寫,還需要了解很多事兒,明白很多理兒。

  很多藝術形式,創作完成后,還可以不斷推敲、反復打磨,直至作品精益求精。而書法不可,一切准備均在創作之前,它的創作過程其原理很像射出去的箭,落筆便一發不可收。所以書法的“打磨”要前置。

  如果說學養將書藝推至人生的巔峰,那境界就需要血淚來滋養和提升了。

  書法家的一生,也存在精力分配的問題,特別要兼顧好“一動一靜”:靜,過之則面,動,過之則燥。

  楷書沒寫好,直奔行草,確實急了點。還裱了送人,就更不矜持了。

  辦書展,多像是女人的一次“生產”,欣喜而庄嚴。如果是“早產”,就會令所有的人提心吊膽。

  書法、書法家、書法作品,這些概念似乎一直很模糊,其實,它們的界定本該是很嚴格嚴明嚴肅的。什麼是書法?什麼樣的人是書法家?什麼樣的字是書法作品?如果這些一天不清晰,書界就一天不清靜。

  人類所創造的無數文明成果,不斷被后人所超越。但中國的書法藝術為什麼難以超越或無可超越?是因為毛筆書寫退出了“仕途”?不再承重?還有什麼原因?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將各行各業各領域劃分得極為細致,但作家和書法家不要那麼“涇渭分明”,我覺得他們所從事的是一回事,不分你我。

  小字無功底,大字僅毛皮﹔小字功夫深,大字含真金﹔小字學問大,大字書天下。

  成就書法,要承認天賦。喜歡,熱愛,其實也有天賦的成分,但遠遠還不夠。

  書法家所具有的眼界、擔當、胸懷、人格、氣質、風骨,可能最終決定其書藝風格。

  書寫,其實就是“控制”。線條的質量取決於書家對毛筆控制的精准度。筆跡的濃淡、干濕、方圓、提按、使轉以及書寫的速度、收放、開合、節奏、韻律,均在精心控制下完成的。聯想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亦無一不是“控制”的高手。學會控制,才有望成功。

  王羲之《書論》曰:“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意思是說:“書法是種深奧微妙的技藝,如果不是學識淵博通達且有大志之人,是學不到手的。”因此,如果血液裡找不到書法的基因,那是否應該重新考慮你的選擇。

  經典行書之筆跡,像是美麗動人的姑娘翩躚起舞,誰不想追求。可那是要付出很多的。但一旦到手,美妙的日子便來了,姑娘的一顰一笑,都令人陶醉,即使哭的時候,那也很美。

  為什麼總臨得不像,那是你與大師差得太遠。

  什麼時候將臨帖當做一件無比快樂無比幸福的事情了,就意味著你已經跨進了書法之門。

  每個人學習書法,一定有其目的。這個“目的”決定了你書法之路的未來走向和價值取向。

  當官的可以研習書法,但要注意角色的轉換。

  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本來當官的就應該書法好,書法好才可以當官。歷代書法大家均來自那些當官的,所以中國才創造了難以逾越的書法經典和高峰。平民百姓也想寫好字,好好寫字,可字再好,所含的成分也不夠,因為他們不可能有如此高的站位。怎麼寫,字裡都缺東西,也就談不上好。

  當書法成為信仰,你朝聖的腳步就會變得堅實而急促,你的靈魂會發出強烈的呼喚,你的心早已提前抵達。

  我贊賞張旭光先生的行書取法路線圖:晉人——王羲之——《聖教序》——王羲之手札、尺牘——《十七帖》——《蘭亭序》。

  永遠的跪拜羲之,敬畏古法。

  書法和玉一樣,人養字,字養人。

  研習書法,心到手未到,有望能到﹔手到心未到,等於沒到﹔心未到手亦未到,永遠達不到﹔隻有心到手到,才有可能達到,但也不是板上釘釘。

  學好書法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於是,吾覺得需九挂馬車方可拖動:一挂:天賦、心智、靈性﹔二挂:苦難、坎坷、血淚﹔三挂:學問、學養、學識﹔四挂:虔誠、敬畏、摯愛﹔五挂:經歷、閱歷、心歷﹔六挂:戀帖、嚼帖、攻帖﹔七挂:心到、意貫、氣滿﹔八挂:發奮、毅力、久恆﹔九挂:傳統、時代、個性。

(責編:魯婧、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