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李洋
人民網>>書畫>>正文

“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

陳子游

2013年01月24日10:3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陳:但我發覺你畫面上的色彩好像越來越不像原來那麼張揚了。

  李:對,現在越來越溫和了。我一直偏愛在中國畫中注入大量的色彩元素,在色彩的運用中吸收傳統壁畫以及民間美術的設色規律,甚至在造型方面也吸收了很多民間的元素,顯得比較夸張。我經常去陝北地區採風,而陝北農民畫本身就是十分夸張的,拿到國外展覽,很容易被認為是中國的現代藝術,視覺感染力非常強。2003年以后,我又轉而創作了一批水墨作品,之前一直使用一些比較火爆的色彩,所以有意識地收斂自己一下,回歸到純水墨的領域中去。當然,這類作品中也包含了很多形式的變化,比如,線和團塊的對比,赭石色與墨和空白處理等等,但水墨語言更純粹一些。

  陳:那麼你目前在創作方面常常思考的是哪些問題呢?

  李:這兩年重彩的創作比較少,就像剛開始所說,內心困惑太多,所以水墨的作品就多一些。當然,這種作品仍然是納入我個人的語言系統之內的。不論走向如何,我仍然堅持我個人的創作主題。

  陳:隻有自己認可了,才有可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李:對,就個人來說,色彩和水墨我都不想放棄。我剛才說過,去年我曾想畫一批城市邊緣人的形象,但困難重重,所以今年還是打算從人物寫生入手。

  陳:前些日子和劉進安聊天時,他也說到想畫這種外來民工人員題材。實際上,民工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社會符號。

  李:民工這個外來群體已經成了每個城市不可缺少的人群。城市人的日常生活都不能離開這些人,他們深入到了城市人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包括賣菜、物業、保潔等等。但這個人群又長期徘徊在城市的邊緣,無法成為城市的主體。因此,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態自然就成了目前藝術創作關注的一個焦點。一旦城鄉差別消除,關注也會隨之消失。實際上,美院內的模特兒基本都屬於這個人群的范疇,他們穿著城市人的衣服,努力地試圖融入這個城市,這種狀態中包含了強烈的文學性,但從繪畫藝術的角度去表現有一定難度。

  陳:那對自己在今后幾年的創作有什麼打算?

  李:學校最近給我批了一個課題,“水墨人物寫生教學研究”,這實際上也正是我近來關注的一個問題。人家都忙著創作,忙著創造自己的語言風格。人物寫生教學,尤其在中國畫系顯得相當薄弱,這可以說是中國畫教學中一個潛在的危機。相比之下,人們通常認為中國美術學院才是繼承中國畫傳統的,而中央美院則是注重中西融合,以造型為特點。那麼,一旦我們自己把造型這一塊也失掉了,中央美院的優勢何在?就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畫寫生的,這可能與盧沉老師的言傳身教有關,而且特別喜歡和學生一起畫。實際上,美術學院現在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很多教員即使是寫生,也總是按照自己創作的模式去畫。教學是應該講授藝術規律性的方式、方法。

  陳:這樣就走進一個誤區了。

  李:對,因為我們的老師都是從傳統一步步走過來的,以此為基礎,凝練出自己的語言系統。而學生如果僅僅停留在對老師創作風格模仿的層面,那麼基礎性的學習機會便就此失去了——學生離開學校就不會畫畫了!周思聰老師在給我們上課時早已提出這個問題,他說,一個人吃了四個饅頭,那麼再吃第五個饅頭就飽了﹔但如果學生單純地模仿老師的創作,就好比是隻吃了第五個饅頭。沒有前四個饅頭墊肚子,即使吃下這第五個饅頭,又如何會飽?所以,我們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前一二三四個饅頭,然后由他們自己去體會那第五個饅頭。這實際上就是在說,學校應當教給學生的是藝術的規律,而不是單純的技術。隻有這樣,學生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形成自己的風格樣式。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將這一套水墨寫生藝術的規律整合出來,好讓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中國水墨人物寫生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從而將蔣兆和先生到盧沉、周思聰先生的人物畫寫生傳統延續下去。

  陳:我常常覺得你繪畫中表現出的書寫性非常強,你怎麼看待書法與人物畫筆墨的關系問題?

  李:我比較喜歡書法,幾乎每天都堅持寫字,案頭上也總是放著各類字帖。我個人偏愛在畫面中張揚線條的美感,有時是純粹的線描。我從研究書法裡得到了大量有關線條的啟示。書法可以說是一輩子的修養。我從上大學就喜歡寫字,一直堅持到現在。書法是中國畫的靈魂,古人說“書法用筆”、“書法入畫”,意思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而現在很多人物畫家所用的筆墨已經不是中國畫的筆墨了。甚至有畫得很好的畫家不會寫字。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