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資源化 從創作群體到被資本追逐--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藝術家資源化 從創作群體到被資本追逐

2013年01月11日08:31    來源:雅昌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藝術家資源化 從創作群體到被資本追逐

張曉剛作品

  從八十年代開始到現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了近三十年,藝術家從80年代社會思想中的活躍分子到90年代從體制內出走,尋求個體化的生存﹔再到05年之后進入商業社會,成為藝術產業鏈中的一個資源,身份經歷了多重的轉變,而在這些轉變過程中,對藝術家而言,重要的還始終是藝術嗎

  張曉剛的“魔咒”

  “我這幾年過的很分裂。”在2012年12月13日佩斯北京最新個展的新聞發布會上,張曉剛一語道出了自己目前的創作和生活狀態。他說:“算算好像是從03年開始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有八個個展,我覺得我這一段路走得好辛苦,我畫《大家庭》畫了一年就參加了幾十個展覽,我近十年畫《記憶與失憶》、《裡與外》,到后來的一些展覽,包括到今天這樣的展覽有十年的時間做了八個個展,這一段走得比較漫長。但是在這十年當中辦這八個個展的時候我還要不斷地解釋關於《大家庭》的種種前因后果和我的感受,所以對我來講也是走得比較辛苦的十年。但是也很有意思,覺得好像說得不好聽一點,《大家庭》成了我的一個魔咒了,因為它最成功,每個人說《大家庭》的時候,界定我的時候也是用《大家庭》來界定我,我這十年的工作怎麼走,大家可能不會太注意,大家還是注意《大家庭》,但是沒有辦法,藝術家的命就是這樣,你能畫出一張《大家庭》讓大家喜歡已經是很幸運的。”

  1994年,張曉剛與唐蕾的女兒出生,這時,他們計劃從重慶搬到成都,並在成都購置一棟房子,即作為住宅,也作為張曉剛的個人工作室。雖然那時的張曉剛在藝術創作上已經得到了許多關注,但當時的他還無法拿出這麼大手筆的資金,於是9月3日,他寫了一封信給當時他的代理人張頌仁,希望他能預先支付三萬美金。在信的最后,張曉剛寫到:“周春芽和何多苓也是通過代理人預先支付費用購得了房子。請頌仁兄一定慎重考慮,盡快給我答復,如果能行,11月你來重慶時便將錢帶到重慶,我一定以一張《全家福》來感謝你的幫助。”(摘自張曉剛書信集《失憶與記憶》)

  當時所說的《全家福》,即為現在張曉剛的成名及代表作《大家庭》系列。在創作之時,張曉剛從來沒有想過《大家庭》會給他帶來那麼多,無論是財富抑或名譽,更不用提后來2006年,當《大家庭系列第十五號》在拍賣上首次突破了千萬級別的大關,這不僅是帶給張曉剛本人的震撼,也是帶給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的震撼。

  毋庸置疑,面對《大家庭》,張曉剛的心態應該是復雜的。這個帶給他如此成功標志的系列作品在創作上既無法重復,或許也難能超越。這應該是80年代的張曉剛根本無法去想象的。82年,張曉剛與一批懷著夢想的川美學子畢業了。作為張曉剛的同學,周春芽進了成都畫院,成為了體制內的畫家,而張曉剛則沒有達成自己內心的意願:畢業后當一位職業藝術家。他被分配到了昆明市歌舞團,做美工。那時每天只是畫一些宣傳畫,在深夜獨自苦悶時,張曉剛會周春芽寫信,1982年5月29日深夜一封寫給周春芽的信件表露出張曉剛那時對前途的迷惘:

  “春芽,你好,回來這麼久了,現在才給你寫信,你該罵我了。我不想做任何解釋,隻有一個念頭,什麼時候開始畫油畫了,再給你們寫信……,今年作何打算一定畫了不少了畫吧有時想想真有意思,過去一個盆裡洗腳的同學,有的成了大畫家,有的當了小美工,不乏戲劇性的色彩,是嗎……最近業余時間大多用在了看書上。有時一個人靜下來吸支煙時,感到很寂寞。” (摘自張曉剛書信集《失憶與記憶》)

  《大家庭》所帶給張曉剛的各種影響可能已經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就像他自己所說,這是一個“魔咒”,想要跳脫應該很難。他說:“即使這樣,你還得往前走,我是這樣的理解。我的運氣之處是從93年開始跟畫廊合作一直到現在,沒有和畫廊分開過。有畫廊幫我安排,我省了很多的事,我不用再去為自己的每一個環節去考量,我可以專心地去畫畫。”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