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策划>>日本侵华掠夺中国文物

1895至1945 日本两次侵华掠夺多少文物

2014年08月14日13:2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在两次侵华战争期间劫掠的中国文物数量到底有多少?从中国劫掠的文物又有哪些?

  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并将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罗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许,这将是一个永远无法揭开的谜,也是留给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永远的痛。毕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烟海,即使进行系统统计也难以完全囊括。

  不过,《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以下简称《文物目录》)在时隔66年后出版,为我们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劫掠中国文物的“冰山一角”。

  66年后终面世

  9月15日,《文物目录》一书出版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主持座谈会。《文物目录》一书于年编成,时隔66年后首次正式出版。

  全书收录了甲午战争以后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被日本劫夺的中国甲骨、石器、铜器、刻石、陶瓷、古玉等类中国文物件。据介绍,书中所列的多数文物,比如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一大批青铜器,除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全书只列出了日本所劫掠的中国文物名称及尺寸规格,然而,即便如此,十六开本的《文物目录》,仍分为九卷三大册,共计1423页、180万字。日本劫掠中国文物的数量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指出,《文物目录》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文化侵略的确切罪证,也是中国追讨流失文物的坚实而有力的依据。

  追讨海外流失文物,尤其是追讨两次战争期间被日本劫掠的文物,曾是几代中国文物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期盼。1946年编成的《文物目录》正是在这一热切期盼之中诞生的。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现年92岁高龄的谢辰生,是《文物目录》一书唯一健在的编纂者。他回忆了66年前的情形。

  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后更名为“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

  “委员会成立后,各地代表和工作人员满怀爱国热情,克服重重困难,认真清查文物损失情况。经过非常艰苦的努力,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统计得出在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各地被日军劫掠和毁坏的历史文化古迹741处,书画类1.5万多件,古器物类1.6万多件,碑帖类9300多件,珍稀书籍类300万册,文件类60多万件。”

  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同时还承担追回被劫掠文物以及接收敌伪图书文物的任务。而与此同时,徐森玉、顾廷龙、谢辰生等人别在上海倾注巨大心力,历时9个月,编纂完成《文物目录》一书。这个编纂工作既是清理战时文物损失调查的延伸,也是为中国政府向日本开展战争赔偿、文物追讨作准备的一个组成部分。

  谢辰生强调,“抗战胜利后,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要向日本追讨甲午以后,他们巧取豪夺的所有的文物,编制此书的目的就是为向日本追索进行交涉提供依据。”他说,《文物目录》一书66年后正式出版令他百感交集,此书的正式出版对追讨流失文物,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责编:任文(实习生)、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