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文物展背后的故事--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守望家园”文物展背后的故事

2013年03月15日08: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庞 博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守望家园——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为陕西出土文物举办专题展览,也是该馆利用中国文化的“国家祠堂”这个平台展示中华文明“五年行动计划”首个项目。而该展览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展出的157件文物全部都是由当地群众发现保护下来的。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端,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畿辅要枢,青铜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自西汉年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尸臣鼎”到晚清的“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禹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2000年来,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

  2003年1月19日,陕西宝鸡眉县杨家村5位农民王宁贤、王拉乾、王明锁、王勤宁、张勤辉在修建民宅取土时,发现了27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重器窖藏。其中的逨鼎、逨盘、单叔鬲、单五父壶、叔五父匜等青铜器极为珍贵。

  该窖藏出土的青铜器组合完整,礼器、酒器、水器和食器齐备,器物形体硕大,造型精美。这批窖藏青铜器为西周最著名的单氏家族所有,27件青铜器全部都有铭文,总字数多达4048个,是国内已出土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大规模出土的铭文青铜器,后被业界称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批青铜器面世仅49天,被紧急运往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参展200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举办的“盛世吉金——中国·宝鸡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展览开幕式的剪彩者不是领导,而是保护文物有功的5位农民兄弟。

  一批又一批宝鸡地区群众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后,不仅影响到当地的各界群众,也不断影响到陕西其他地方的群众。西安市长安区农民李社民和刘小健劳动取土时,发现5件汉代生活用具类文物并上交国有博物馆收藏。该区农民李再飞在自己新批的庄基地盖房时挖出古墓,赶紧向村支书汇报并拨打110报警,区文物局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民警赶到现场,共发现1件陶井、3件陶罐、2件釉陶钟、1件陶甑、1件陶仓、1面铜镜、1把铁剑和7枚古币。咸阳市淳化县农民工田大社、田号社、王林荣、王静红4位工友在西安修建污水管道时,在离地面6米的地方发现一座古墓葬并及时进行清理保护,共清理出陶鼎、陶罐、陶灶、陶仓等11件文物。他们联系到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4人轮流精心看护文物直到考古人员赶到现场。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宝鸡先后涌现出25起群众自觉保护文物的先进事例,保护出土文物近千件、古钱币150多公斤。2007年,宝鸡31位农民被国家文物局授予保护文物特别奖。2011年6月,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在眉县杨家村为保护文物的群众立碑。

  “守望家园——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特别展”以文物、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共选取13批群众保护的文物157件,其中青铜器156件,陶器1件。包括1975年岐山董家、1976年扶风庄白、2003年1月眉县杨家村、2006年11月扶风五郡村以及2012年3月、4月、6月渭滨区石嘴头村出土的墙盘、折觥、秦公镈以及铜禁等文物。

(责任编辑:孙石磊、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