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下的狂欢”以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展览【3】--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惯例下的狂欢”以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展览【3】

2013年01月28日09:26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李然《我想跟你谈谈,但不是你们》

李然《我想跟你谈谈,但不是你们》

李然的影像作品“我想跟你谈谈,但不是你们”

比利安娜:这个作品是李然的作品叫做《我想跟你谈谈但不是你们》,这是唯一一个从上海的“惯例下的狂欢”原封不动搬到此次展览里的作品,所以也是唯一没有直接把OCAT当作工作对象的一个作品,他把我当成一个工作对象。我当时邀请他参加上海的展览,他就给了我这个方案,想跟我进行一个对话,关于我的这个策展实践。这个作品分两块,一块是你们所看到的小的屏,是我们非常严肃的当时的谈话,他是通过这些桌子上的照片,这些照片在北京跟朋友策展人艺术家拍的一些身体局部的照片,他会每次拿出来一张照片跟我说我们当时跟另一位艺术家朋友讨论策展人是完全不需要的,或者策展人的实践是对我的朋友是非常不重要的,你怎么看待?所以从他非常个人的一个朋友的圈子讨论,把这个话题展开,我们进行了一个谈话。

为什么叫“我想跟你谈谈不是你们”,可能是行业的一个困惑,我们想讨论的,能讨论的人还是非常少的,真正分享想法的人还是非常少的,虽然我们经常是合作的等等,但是真正能分享想法的人还是非常少,除了这个作品,这一块你们看到的我们两个讨论的这一块还有一个大的视频录像,他是编写了一个剧本,我们两个的对话,你们可能都知道其实很多人记李然的作品就是一个模仿,他把我们谈话中截取了一部分视频,重新写了一个剧本,他是一个病人,我是一个医生的角色,我给他开药等等,把这个放大了,我觉得从他布展也可以看到他对艺术行业的思考。今天可能这里也会往上放一些照片,没有拿过来,但是在展出开幕也会做一个,我不想说是一个表演,但是他会选择性跟别人继续谈话,就是这样的。我当时打算把李然的作品搬过去,我觉得他对我来说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课题,就是个体的一个经验在展览中或者在博物馆中,因为其实展览本身的框架给观众带来的就是一个个体的经验,可能跟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或者你看一部戏它是一个非常集体的经验,展览本身的框架就是一个个人、个体的一个经验,所以我觉得他的作品可能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李然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课题,即个体在展览或者在博物馆中的经验,它不像是看电影或者看戏给人的是集体的经验,展览本身的框架就是一个个人的、个体的经验。这种经验或许也体现了一个行业困惑——我只能和“你”谈谈,但不是“你们”。

(责任编辑:孙石磊、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