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人民美術館>>L>>藍凡武
人民網>>書畫>>正文

我的漓江

藍凡武

2014年07月28日15:30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手機看新聞

廣西有兩條聞名於世的河流。一是漓江,二是紅水河。

我是喝著紅水河水長大的古八寨后人,18歲后就一直生活在漓江畔。激浪洶涌的紅水河鑄成我人生奮斗的精神,平緩無聲的漓水則讓我體悟逝水如斯的寂寥。

畫漓江的緣起是在七八年前的一次拜訪雕塑大師錢紹武先生。錢老翻閱我所有的作品后說:“你生活在桂林,為什麼不畫桂林的山水呢!”我當時心口一震,一時啞口無言。其實,我正致力於紅水河系列的創作。無暇兼顧身邊秀麗的山水。錢老一句話頓時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桂林山水絕美,卻難以下筆。宋黃庭堅曾感嘆道:“桂嶺環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嶒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畫桂林山水者不勝其數,以有相而言,當推李可染和白雪石最有風格。以無相而論,則以陳玉圃先生最得神韻。

陳玉圃先生雖不以桂林山水著稱,然其山水的根源實在於桂林,其作品中的獨峰、絕崖、虯樹、仙洞、雲水乃至輕舟無不是桂林山水的構成元素。只是陳老為佛門居士,其畫已到“外於相離相,內於空離空”的化境。故知者寥寥,更遑論品賞了。

我曾居住於漓江邊,低頭抬頭就與對面的伏波疊彩諸山相望。而今居所亦在漓江畔三五百米間。桂林有兩千余年的歷史記載。更有千年不絕的美麗傳說。桂林山城既是現實的又是縹緲的。倘若晴空萬裡,桂林山水則如竹筍萬千。倘若春雨綿綿,桂林山水則如天上仙境變化無端。桂林山水之美在於其幽靜,畫出幽靜者,便得桂林山水之本質。而這恰恰與修佛行道之宗旨暗合。故說,桂林山水的核心文化在於其神仙文化。

時,陳玉圃先生在談到桂林山水的創作時提到:“欲畫好漓江,先把竹子畫好。”古今畫竹高手如雲,如文同、柯九思、陳淳、金農、鄭板橋、吳昌碩、黃賓虹等等各有各法、各得其貌。欲從前輩們側身而出,實在不易。然畫理隻有一條,畫法則千千萬萬,正因如此,千百年來,畫家們雖畫的是同一景物,卻千差萬別而不離自性。漓江邊的竹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從小就在竹林中長大,它的性情如同我的手指一樣為我所熟悉。我常常感謝老天對我的格外眷顧,讓我生長在鄉村裡,使我在創作山水畫的時候,幾乎不用寫生,那熟悉的河流、田地、山川、竹林等等自然而然從心底流淌而出,因此我也常常感嘆城裡人的悲哀,他們整日隻能望著四角的天空,即使七老八十了還像小學生一樣背著畫夾上山下鄉含辛茹苦地去寫生。我並非反對寫生,而是不拘泥於對景寫生,更不屑於以照相代替寫生。小時候,我常下象棋,無論輸贏,常常睡前在腦裡復盤。寫生亦如此,我在走過之地,對頗令我感動的景物,常常復盤在腦中,待他日有感則落筆而成。故我的作品,雖不借助寫生或相機,卻具有強烈的現場感和親切感,這其實是寫心和寫手的區別。

無論畫的是漓江還是畫的是紅水河,其實不過都是外在的載體,它承載的是一個畫家的思想。隻有有思想的畫家,他的畫才有生命力。

(責編:(劉日)實習生、赫英海)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