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急劇擴張,中國的拍賣行將觸角伸向海外的同時,在也中國大陸北、上、廣之外的地域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甘學軍就是這個大軍中走在最前面的人,他2010年左右就開始關注並考察廈門市場,並於2012年成立廈門華辰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同時計劃投資17億元,建設廈門國際藝術品金融中心,該項目功能涉及藝術品行業全產業鏈,將是一個綜合的藝術品金融交易平台,項目融藝術品交易、展示、收藏、鑒定、評估、保存、典當、拍賣、修復,以及藝術品保險、藝術品銀行、藝術品物流、藝術品保稅、藝術品倉儲服務中心、藝術家創研中心等功能於一體。
甘學軍試圖改寫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版圖,將廈門打造成中國第三個藝術品重鎮,而這一目標也正在一步步接近。2013年華辰在廈門保稅區進行首場西洋藝術品保稅拍賣,已經成為成功案例,被業內津津樂道。而今年1月2日,廈門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在象嶼保稅區成立,並於4月舉辦首場拍賣會,這是甘學軍“深耕”廈門藝術品市場的又一舉措,如今,廈門已經成為談論中國藝術品市場繞不開的話題。
北京華辰在廈門“安家”
清嘉慶藍地描金雲龍紋賁巴瓶(廈門華辰首拍拍品)
2014年1月2日,廈門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在象嶼保稅區成立,而4月27日,廈門華辰將迎來成立后的首次拍賣。屆時,征集到的200余件藝術品將於國內藏家見面,拍品涉及中國書畫、瓷雜、當代油畫等,大部分是從海外回流的珍寶。
據甘學軍介紹,廈門華辰是北京華辰的分支結構,並與廈門謙記美術館進行資源整合。選擇廈門,一方面是北京華辰尋找新的生存支撐點,同時也是市場的需求。“廈門是一個財富聚集區,當地的收藏熱情也很高,但一直以來都缺少一個大家公認的平台,而北京華辰也在尋找新的生存點,希望廈門華辰的建立,可以為廈門及其周邊提供一個交流、交易的平台,規范並提升當地的收藏氛圍。”
對於甘學軍個人而言,他本身也很喜歡廈門這座城市,他認為廈門特別適合做藝術品收藏和投資。“廈門既有文化積澱,又很時尚,繁華的同時並不浮躁,同時廈門人的心態很開放,閩南人本身既有冒險精神,又有傳統的一面,與藝術品的投資很像,既要有傳統文化的認知,在投資上又要很超前。”
對於進軍廈門,甘學軍早已謀劃了很久。2010年,甘學軍所在的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正式進軍廈門,開展了一連串商業活動,建立廈門國際藝術品中心、舉辦中國首屆西洋藝術品保稅拍賣會、成立福建首支藝術品基金等等。而今年1月,廈門華辰拍賣在象嶼保稅區成立,並於4月舉辦拍賣會,則被認為是甘學軍“深耕”廈門藝術品市場的又一重磅舉措。
“在廈門舉辦拍賣會醞釀了很久,華辰2011年就到廈門巡展,並與謙記美術館合作,2012年,我們又開發廈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項目,但這只是硬件的建設,作為軟件的輸入,拍賣是其中的一環,只是在合適的時間推出。拍賣既是對品牌的傳播,也是應對本地平台化需求最好的方式,根據廈門的特點,我們不做高大全,秉承北京華辰一貫的風格,甚至規模還要小,做得精致一點、專業一點,因此以器物為主打,並結合當地的文化基礎,在適當的情況下,結合當地資源和市場沉澱對當地文化進行開發,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否則干脆在北京拍賣,還造成資源分散。”甘學軍表示。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