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220萬第一次,220萬兩次,220萬元第三次,成交!”隨著拍賣師手中的木槌響起,一件明代洪武官窯釉裡紅花卉紋的玉壺春殘瓶終於找到了新的歸宿。現場的我既有幾多驚喜又有幾分失落。原因就是我和這隻殘瓶曾擦肩而過,其中也有一段不太鮮為人知的故事。
2003年一次很偶然的閑談,得知北京有位藏家有件殘損的明代瓷器打算出售。幾經輾轉終於見到此物。當貨主打開囊匣的瞬間,我便被這件古朴的瓷器所吸引了。這是一件非常開門(古玩行術語)的明早期洪武官窯釉裡紅玉壺春瓶。(圖一)釉裡紅顧名思義就是融於玻璃釉質中的紅色。創燒於元代,屬於釉下彩裝飾技法。這種顏色是用銅做氧化還原材料,在高溫中燒造出來的。發色純正的釉裡紅瓷器燒成率很低,火候稍有偏差,就可能變成黑色或綠色。而明早期官窯燒造的釉裡紅瓷器更為罕見。即便是國家級博物館收藏的完整器也是屈指可數。瓷瓶雖然殘損較大,頸部以上的部分缺失殆盡,但仍能看出器型飽滿,壯碩,與館藏同類的洪武官窯玉壺春瓶一樣。(圖二)通體採用釉裡紅的手法裝飾。倒如意頭形紋飾披肩,腹部繪有四朵怒放的纏枝扁菊。明顯的接胎痕下部繪著大蓮瓣紋。足底以卷草邊飾作收尾。(圖三)明早期官窯的霸氣,豪放無不體現其中。實為明早期官窯的典型代表作。在陶瓷器型當中“賞瓶”“梅瓶”和“玉壺春瓶”並稱為“瓶中三寶” 屬於造型藝術中的名品。所以這三種造型的藝術品的價格也相對較高。這件殘口的玉壺春瓶發色為暗紅,保存的狀態不是很好,周身布滿細碎的開片紋,傳世磨損痕跡明顯。盡管如此品相,倘若完整也當價值不菲。應在千萬以上!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