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組圖鑒賞:北京歷史的博物印記【6】

魏 薇

2014年03月31日09: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歷史的博物印記(美哉·華夏博物之旅)

  青花鳳首扁壺

  在首都博物館瓷器精品展廳中心區,陳列著一件元代青花鳳首扁壺。

  此器物為盛水器,高18.7厘米,呈橢圓形,直口圓唇,短頸,扁圓腹,淺圈足。壺左有昂起的鳳首,分兩側出水。鼻前頂一寶珠,壺右有卷起的鳳尾做曲柄,壺前后繪鳳翅飛翔,鳳身以下繪一叢茂盛的纏枝牡丹。整個圖案呈現出鳳鳥飛翔於花叢之上的意境,具有游牧民族的風格。

  元朝統一全國以后,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少數民族瓷器制造方法也與內地窯業工藝相結合。青花扁壺正是這個時期的產物,是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相互融合的體現,屬罕見的元青花精品。

  扁壺採用進口的青料繪畫,顏色清雅,筆觸分布著濃艷的結晶斑,具有國畫般的效果,藍若晴空,白如新雪,藍白相映,表現出元代貴族獨特的審美意趣。

  據了解,扁壺出土時已成48塊碎片。2003年,首博決定將這件國寶重新修復,並特邀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古陶瓷修復高級工藝師蔣道銀擔此重任。

  在修復過程中,胎、釉彩圖案等均以原器為范本。青花色對照原物勾對准確,起筆收筆按元青花繪法進行繪畫,就連薄厚不一、色彩較深的鐵鏽斑、暈散效果都被體現出來。完工后,不見任何加工痕跡,這件器物歷經數月,終於修復如初。

  景德鎮窯洒藍釉缽

  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者手捧一件“大碗”來到北京市文物商店地安門收購部,想要賣掉它換些錢。工作人員拿過此碗仔細觀看,發現其釉色濃淡均勻,胎體厚重,外觀略顯粗糙,卻也因此更顯古朴深沉。

  原來這件看上去普通的大碗,卻是極為罕見的宣德洒藍釉瓷器。1993年,這件洒藍釉缽入藏首都博物館。

  在明代,制瓷業已具備了相對成熟的制作工藝,景德鎮的御用窯場就創燒了許多經典的瓷器品種,但有一種顏色釉瓷器,雖亦系出名門,卻一直不像其他“小伙伴”那樣受到追捧,它就是洒藍釉瓷器。

  人們對洒藍釉瓷器不夠了解,不是因為其不夠珍貴,而是因為它的存世量太少,難得一見。

  洒藍釉瓷器屬名貴窯器,於宣德時期為景德鎮所創燒,之后不久停燒。因其在淺藍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猶如洒落的藍色水滴一樣,故稱“洒藍”。

  據了解,宣德時期的洒藍釉制品極為罕見,全世界已知的僅3件,其中一件便藏於首都博物館。

  這件洒藍釉缽高11.4厘米,口徑25.3厘米,底徑11.8厘米。敞口,腹下漸收,矮圈足內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此碗又稱“骰盔子”,據傳是宮廷中用來擲骰子所用的工具。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魯婧、董子龍)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