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矩鬲
伯矩鬲,全稱“牛頭紋帶蓋伯矩鬲”,是西周早期器物,鑄造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左右。
伯矩鬲高33厘米,口徑22.9厘米,平蓋,蓋面飾以浮雕狀牛頭紋,蓋紐為向背牛首,器折唇上有立耳,頸飾夔紋,間以短扉稜。袋足,飾牛頭紋,角端翹起。在蓋內和器身內壁,鑄有兩段相同的銘文,共15字:“在戊辰,堰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彝。”大意是說,器主伯矩受到燕侯的賞賜,頗以為榮,於是鑄伯矩鬲,以示紀念。
在奴隸社會,青銅禮器是尊貴、權力的象征,所以,許多青銅禮器都精美至極,伯矩鬲就可以說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從伯矩鬲器形上看,鑄造精良,氣魄雄渾,尤其是它通體滿飾浮雕狀牛頭紋,數量達7個之多,將牛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很高的審美藝術價值,是商周青銅禮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1975年、1977年、1993年,伯矩鬲3次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次隨中國文化使團赴日本、美國等地展出,受到人們普遍歡迎。1996年伯矩鬲的造型圖案成為首都博物館館徽。
伯矩鬲的出土地點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該遺址自1962年發現以來,很快就成為考古學者注目的中心。經過多年的研究,學者們基本認定其是武王滅商之后,封召公奭於北燕的燕國所在地,這也是北京建城之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伯矩鬲正是西周燕國留下來的遺物,同時,也是北京城誕生的見証。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