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錦繡中華 繪壯美河山
古人雲:“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山水畫作為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古代藝術的王冠上,熠熠生輝。近現代以來,一批藝術大師如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關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繪畫理論,深入觀察自然,創作自己的風格,將山水畫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尤其是傅抱石和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開創了國畫巨幅山水的先河。而陳昔未先生就是將自己的藝術制高點,鎖定在巨幅山水畫的創作中。
提起祖國的大好河山,陳昔未先生如數家珍。泰山、華山、嵩山、黃山、黃河、長江、九寨溝等,都是他筆下悉心描繪的對象。除了名山大川,陳昔未先生還將目光投向那些不知名的美麗山河,以及祖國邊陲那些鮮被藝術描繪的風光:
近年來,中國周邊海域爭端風波不斷,東海遭到侵略,黃海遇到阻隔,南海的主權更是頻頻遭遇挑戰。2012年,中國和菲律賓因為黃岩島的主權發生沖突。陳昔未先生歷時數月,創作了一幅6.67米*3米的巨幅山水畫作:《中國黃岩島》。“我每天看新聞,看到祖國的主權遭到侵犯,心裡很不是滋味。盡管我們只是普通藝術工作者,但不能在那裡坐等。黃岩島是舉世公認的中國領土,作為畫家,我有責任讓更多的國人認識它、了解它、愛上它。”談到《中國黃岩島》畫作的創作初衷,陳昔未先生的語氣中至今帶著激動和豪邁。
2011年以來,中國和日本圍繞釣魚島的主權多次爭議,中國民間人士也多次呼吁將中國釣魚島載入史冊﹔2012年,中央電視台《氣象預報》欄目把釣魚島作為播報內容,旗幟鮮明地表達了釣魚島是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一時之間,有關中國釣魚島的主題匯聚出極為強大的民族力量和愛國情感。“釣魚島和黃岩島一樣,都是中國固有的神聖領土,主權不容侵犯,我相信這是每個中國人共同的心聲。”而此時,陳昔未先生心中再次涌現這樣一個設想:用手中的畫筆,繪出一幅別具一格的“中國釣魚島”。
“古往今來,優秀的、凝聚愛國情感的繪畫主題總是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中國釣魚島作為中華兒女心之所系的聖地,更是藝術表現的絕佳題材,我相信自己一定能畫出心中的夢想。”熟悉陳昔未先生的人都知道,這種自信不僅來自他倔強、從不服輸、堅忍不拔的性格,更有著六十多年來馳騁畫壇的實力支撐。
然而,話雖如此,真要把這個充滿豪情的夢想落到紙上,絕非易事。李可染先生曾說過:“藝術創作不是‘探囊取物’,要把整個生命力投進去,如‘獅之搏象’,如‘無鞍騎野馬’﹔‘赤手捉毒蛇’,必須全力以赴,精力高度集中。”
創作長10米,寬3米的巨幅畫作,首要的難題就是對一個老藝術家的體力和精力的極大考驗。即便是一位年富力強的畫家創作巨幅畫作,也要斟酌再三,沒有過人的意志和充沛的體能,是無法迎接這個艱辛的挑戰的。
然后是構圖,如何有全新的表現需要深思,而每一個物象,更需要用心斟酌,不能潦草大意。山水畫的創作,往往越是大筆墨,越需要小心經意。
最后是氛圍。一幅畫要籠罩著一種氣氛,有了氣氛,畫面才能生動,才能引人入勝。齊白石先生說:“筆筆相生,筆筆相因。”也是為了一張畫的氣貫連,氣貫連才有力,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
為了克服這些難題,陳昔未先生除了憑借多年來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神儲備,在藝術創作方面也殫精竭慮。
“釣魚島和國旗肯定要出現在畫中,用漁船而非艦艇來表現漁民群體,國旗則是祖國的象征,要表達的主題很明顯——釣魚島是中國的。”
但整個畫面該如何布局呢?陳昔未先生直言,構圖是整個創作的最難點,他一連琢磨了許多天。
“船得有遠有近,近才能突顯紅旗,船和紅旗的大小要協調﹔但船也不能離釣魚島太遠,否則表現不出合為一體的完整感。構圖為造勢,構圖好整個畫就有氣勢。紅旗飄飄,萬船齊發,既是抗議也是聲張,隻有在庄嚴中富有震撼力,才能達到氣貫長虹的效果。”
構思一出來,之后的17天,陳昔未先生便投身到緊張的創作中。從早上10點到下午5點,除去中午吃飯和簡短的休息,陳昔未先生的所有時間都用來創作。在巨幅畫作前,他時而登高潑墨,時而俯身揮毫,時間在這裡仿佛凝滯了,他常常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而當創作出現困難,他則抽上一支香煙,在煙霧繚繞中陷入沉思……
最終,這幅在心中早已成形的《中國釣魚島》重磅誕生。
“中華河山是如此錦繡壯美,這正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藝術創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我還要畫出更多……”
藝術的高境界不是比技法,而是比修養,我還在探索
縱觀中國繪畫藝術史,代表著農耕文明和有著天人合一思想的山水畫構筑了中國人獨特的精神境界和藝術品位。然而,當恬淡寧靜極富詩書意蘊的田園文明漸行漸遠,當塵囂甚上迷戀高速運轉的網絡信息時代驟然而至,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創作,是否還能續寫昔日的輝煌?中國畫的傳人,又該秉承怎樣的理念,用何種創作行為,才能奏響今日的藝術華章?
作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老藝術家,陳昔未先生認為要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把自己融於火熱的生活,讓作品和時代緊密結合,讓自己的創作有血有肉,傳遞人民的心聲。“隻有用手中的畫筆,畫出更多有意義、能夠影響他人的作品,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才能傳承中國數千年的書畫文明。”
“繪畫很難,技法的東西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修養。一個技法很好,但修養不到位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很俗的。書畫是高雅的東西,文化高,就有好的造詣,修養高,格調才能高。所謂字如其人,畫如其人。技法的提升是有限度的,但修養卻是一輩子的功夫。”面對每個前來求教繪畫技藝的年輕人,陳昔未先生總是這樣說。
在六十余年的藝術之旅中,陳昔未先生的收獲是沉甸甸的。他的作品曾在國內外榮獲金獎、銀獎等多種獎項。他的山水畫在繼承黃賓虹一派的基礎上開創了自己的新畫風:格調高雅,富有靈性。南方山水的秀麗,北方山水的峻拔,在他的畫中融為一爐。中國畫山水非常注重筆墨,陳昔未先生則在中國畫獨到的筆墨功夫之上,又吸收了西畫的畫法技巧,在明暗、光影、空間、色彩、虛實等關系的處理上都頗有新意。並且,他扎實的書法功底又賦予他另外一種獨特的風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為美術專業的教授和碩士生導師,陳昔未先生和藹可親,悉心教導每一個認真求學的學子,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重:而在生活中,他一直奉行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行為准則。即便年過八旬,陳昔未先生依然感覺到要想達到更高的藝術修為,還要像年輕人那樣保持好奇和好學的態度。或許正如他自己所說“在感到時不我待的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和使命,那就是,隻有通過不斷追求和創新,不斷為社會奉獻藝術精品,才能讓藝術生命長青”。
從陳昔未先生永不停歇的藝術追求中,我們看到了如鳳凰涅槃般
不畏艱苦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看到了數千年來綿延在我們民族深層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這樣的精神,激勵著中華民族義無反顧地走在實現偉大復興的路上。
讓人振奮的是,這位著名畫家的“中國夢”,正是代表著億萬炎黃子孫希冀中華民族走向世界民族之林前列的強國夢的組成部分,也是屬於每個中國人的最為高亢激越的“中國夢”。
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人的“中國夢”終將實現。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