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重之返首當夯實基礎
進入2013年,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似乎有了些起色,北京保利2013年成交額78.8億元,較之前年的60.8億元,增長了29.6%﹔中國嘉德2013年成交額65.46億元,較之前年的51.62億元,增長了26.8%﹔其他拍賣公司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回暖”之說似乎成立。但是,據全國拍賣行業管理信息系統顯示,2013年1月至11月全國拍賣行業累計實現拍賣成交額5620.5億元,同比增長29.6%,其中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225.6億元,同比增長隻有6%。
由此,我們心生疑竇,2013年回來的些許暖意是來自於痛定思痛的反省、反省后的沉澱、沉澱后的涌動,還是從業機構與人員的求生欲望所為,抑或文物與藝術品市場本身的規律使然?
億元拍品難得一見了,但是人們不時耳聞:“好東西賣了好價錢。”除了海外,2013年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中,與前幾年個人作品與行業成交紀錄頻頻告破的局面相比,2013年各大拍賣公司的現場確實冷清了不少,津津樂道的話題確實沒有幾個,但是,有些作品的表現卻是讓人刮目相看:一些一線藝術家如徐悲鴻、傅抱石等人的小品,估價不高,競投很活躍,最終的成交價也不低﹔一些二線藝術家如關良、黃君璧、劉旦宅等人的作品,因為精到而獲得追捧﹔華裔畫家趙無極的作品價格去年獲得了整體的攀升,成為最耀眼的明星。所以如此,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大家的審美追求開始多元化了,古典風格、寫實畫派不再因為“看得懂”而獨佔鰲頭﹔二是海外畫廊多年為此進行的學術與市場策動得到了認可,大家開始借鑒美術史的評判來確定自己的投資與收藏方向,人雲亦雲、莽撞行事的現象少了些﹔三是新進場力量使然,每當市場大幅回落,總有一批新人在低端價位方面開始起步,這在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上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更為可喜的是,中國古代書畫板塊似乎有了明顯的起動,這說明中國美術史家的努力得以體現,或者說收藏者對於歷史的學習與研究跨上了台階,因為,中國古代書畫是一個起點高、難度大、要求多的領域。它的起動說明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中學術的力量得以加強,市場分工的細化正是學術研究深入的體現。當然,市場之學術研究還是遠遠不夠的,這主要表現在評定標准的世俗傾向依然故我。
專場拍賣增加,似乎是各個拍賣公司不約而同的努力,這其中有重量級專場、收藏家專場、主題性專場三大類。重量級專場也就是幾家大拍賣公司的夜場,一些重量級拍品集中在頭兩天的晚上進行,成交量與新聞性主要在其中產生,總的效果是不錯的,但是有的拍賣公司天天有夜場,不僅讓人疲於奔命,而且也難以做到名符其實。夜場的水平明顯下滑也是市場下滑的標志之一。去年的收藏家專題中有中國嘉德的王世襄收藏專場、北京華辰的陳之佛收藏專場等,因為老一輩收藏家的學養與人品具有號召力,市場的反響自然持續而又強烈。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關於收藏的歷史信息——品位也是生產力。去年的主題性專場中有北京保利的“天馬無疆——悲鴻神駿專場”、文津閣拍賣公司的“宣和鑒目 筆底龍蛇——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五老作品”等,前者應對了今年農歷馬年,后者則集中了幾位廣有人脈的老一輩鑒定家的墨跡,從而效果很好。但是,在那些林林總總的專場中,人們也感覺到了力不從心,一些收藏家專場差強人意,有的是這些年活躍的某些行家的物品,良莠不齊,根本未及收藏家高度﹔有的是幾個人物的作品拼湊成一個專場,煞有介事地取了個文雅的堂號。這種純粹的市場行為、並不高超的小伎倆,寄寓在一個高雅的名分下,以利推銷,短時間內可能奏效,幾次下來便被人識破而恕難從命了。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