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甄巍教授個人畫展在杜塞爾多夫Höerweg 271號的國際藝術家工作室舉行。城市靜悄悄的一角,畫展所用場地也顯得低調,頗為簡陋。然而正是這樣的設置與場地,竟與畫展的兩個主題:"發現藏經洞"和"困獸"配合的頗為默契。
發現藏經洞
Höerweg 271號的老樓內,除了藝術家的工作室辟為展室,甄巍帶著我拿了手電筒,走下德國老式地下室的木板樓梯。地下室的空間被分隔成多個區間,龐大的空間裡一條條分岔的走廊和角落像是座堆滿物品的小小迷宮。黑暗裡藝術家作為向導,一電筒的光影為導,在牆壁一隅,天花板一角,照出一張張不規則的畫面圖像。這些圖畫或是以童年夢魘為題,或是以成年后對現實的思考為題,在向導者的講解中,抽象的筆觸、具象的畫面故事表現了成長過程中,人對性的啟蒙、對自我的反思與關照等等。
我們在黑暗中緩緩觀看了所有藏於"洞"中的"壁畫"。7、8幅畫在這個黑暗的環境中,生發出別樣的意味。如同畫家解釋的:這感覺如同我們當年參觀敦煌壁畫一樣。"發現藏經洞"借助這樣的展示形式,將展示空間放到地下室這一生活原型的場所,表達了作者一直以來的想要實現的觀念,讓繪畫存在於更加原始而朴素的狀態。於是,那些從來沒有人注意的昏暗而雜亂的地下室空間,也許會得到注意。這裡不僅烘托了神秘的氣氛,更使得"我在這裡的生活,我和這些當地人們的接觸",變成了一種強烈的有形象的符號。
談起藏經洞這個話題,甄教授告訴我,藏經洞是儲存經書的洞窟。歷史上最有名的發現藏經洞事件是中國敦煌藏經洞的發現。1900年5月26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箓在清理積沙時,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並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文物五萬余件。后經英、法、日、美、俄等國探險家的盜竊掠奪,藏經洞絕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僅剩下少部分留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而"發現藏經洞"是借助了這種文化事件的形式,來比喻這個項目通過對藝術家私人尋找生活意義和感受的修行行為進行公眾化的過程,來突出"發現"和"自修"的意味,就本次藝術項目來說,這只是一種修辭,並沒有太多的宗教意味,更多是將私密性思考和個人修行的視覺記錄進行公眾化過程的比喻。
困獸
在樓內甄教授的工作室,這裡也是他的另一個項目作品"困獸"的展出地。這系列作品約30件繪畫,展室在這裡成了一個類似囚籠的空間。體現出環境和觀念、繪畫的結合。
甄教授稱,困獸項目源於他2011年初就開始的對動物園囚籠中獅子、老虎等猛獸進行觀察和表現的一個私人項目。對於這些被困、被欺負的猛獸們,他的感觸先是憐憫和憤怒。之后引發的思考則是對自己和人類本身的。
畫室的牆面上,高低錯落貼滿了這些作品。黑白灰色調的困獸系列,畫面上是動物形象和人形的拼合、重合、組合。據稱,很多地方還使用了畫家的自畫像。屋內空間被畫家表現成了"我"和"內在"的心理空間。"內在"和"我"是孤獨、沉默、自我糾結的。似乎總在尋找意義,提出問題,嘗試著解決問題,但似乎永遠也找不到明確的答案﹔而房屋的牆面和窗戶則被繪畫成"他們"和"外在"的心理世界。"他們"和"外在"充滿好奇地窺伺著我,但又永遠有一種冷漠和隔絕存在。對於這一系列的作品,畫家解釋:囚籠可以是生理性的,比如我的肉體,它決定了我能夠影響和改變的物理空間﹔可以是心理的,很多時候,我因為恐懼或者羞恥,或者道德感,自我克制地限制著自己行為和思想﹔也可以是社會和人際的,比如各種文明、制度、法律和政治,讓我們的身心受困,不得自由﹔還可以是具體的物理性的,比如床、房間、城市、國家等。不自由、帶有威脅和暴力色彩的約束是囚籠普遍的特點。
Höerweg 271
甄巍先生本科及碩士就學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在北京師范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2012年7月1日至8月28日在杜塞爾多夫Höerweg 271號國際藝術家工作室創作交流,於多特蒙德科技大學美術系講學一周,8月1日參加德國DCKD德中藝術與設計交流協會舉辦的"德中之間--中國四位當代藝術家聯展"。8月17日又在杜塞爾多夫Höerweg 271號藝術區舉辦個人繪畫展覽"發現藏經洞"。對於在德國的感受,他稱,作為受邀藝術家,Höerweg 271號這間四十平米的工作室給了自己一個沉靜而孤寂的獨處機會。盡管它很溫和,主人們都很和善友好,沒有暴力色彩,但依然給我了一種強烈的孤獨感。自我隔絕的時間裡,考慮的更多是普泛性的問題,也有一種異國他鄉的文化隔膜感。這也在"困獸"項目裡表現為一種具有永恆性的個人內心孤獨感和身處異鄉的陌生感的混合。
在交流的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甄教授講學、展覽活動不少,還閉門創作出兩個項目的幾十幅畫作,畫面背后大量的藝術性思考、極為旺盛的創作激情加上異國生活的新鮮感,展現了我的這位西安同鄉身上滿是創作力勃發的魅力。(歐洲新報 記者 朱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