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永遠都是一個民族能保持特性存在的基礎.在美術來說,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對藝術的審美標准,藝術的形式及藝術的社會意義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藝術究竟是要朝僅僅是以沖擊感官刺激為主的快餐文化(形式化)發展,還是堅守”全人類利益為准則”的大文化准則,這對我們中國的傳統繪畫來說,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和選擇的大課題。
清代龔賢,也面臨這個問題,揚州的商品化經濟,也沖擊著文人畫的走向.但他沒有受到影響,堅守傳統的筆墨,老老實實地研究古人,學習造化,沒有追求風格卻最后有了自己的風格,這大概就是老子說的, 以其能無、所以能有吧。
陳文瑛生於山東濟南,少時隨父母南來廣西藝術學院,環境的潛移默化,塑造了陳文瑛酷愛藝術的良好習慣,其后畢業於廣西師范大學藝術系,現供職於廣西藝術學院桂林校區.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
陳文瑛秉性敦厚,不求機巧,孝悌友愛,無論作畫作人,都在遵循著東方傳統文化的道德及審美准則,未學作畫,先學做人,尤其值得稱贊.陳文瑛16歲開始學習繪畫,未嘗沒有受到外界燈紅酒綠的生活的誘惑,但其敦厚純良的本性卻每每能使其回歸傳統.在學習傳統繪畫的過程中,陳文瑛對清代大畫家龔賢情有獨鐘,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已經開始掌握了繪畫的技巧,對筆墨的理解也進入了傳統的門庭,做到了安靜有致地用筆,平實祥和的境界,雖然畫界歷來都推崇“師古人莫如師造化”這樣的格言。但一如禪宗雖然推崇慧能大師的言下頓悟,但從來都沒有人嘲笑秀大師的漸悟一樣,師造化當然不錯,但沒有師古人的情況下妄言自師造化,不是狂妄之徒,就是杰出之輩.但當下世界,浮躁輕佻,究竟有多少杰出之輩呢? 還是先師古人,后師造化,才是藝術的菩提之船. 陳文瑛選擇的正是這一條切合實際的藝術道路。
陳文瑛的畫不事雕鑿,筆墨踏實而不張揚,布局平實而不尚浮華,雖然尚未完美,但究竟在這舉世皆煊奇求怪的世風中顯得難能可貴,堅持著傳統藝術的本質,包括本質的學習方法和做人的准則.這樣的作風才是當今繪畫界所應該提倡的。
廣西有伯樂,能免於哭馬於途的窘境,從陳文瑛畫中不僅看到了他在對傳統繪畫的探索中所取得的可喜的成績,同時也看到了傳統文化乃至藝術的魅力和希望。這對陳文瑛來說是一件幸事,而對於傳統繪畫的繼承和發展的前景來說,也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