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有中國"百慕大"之稱的鄱陽湖老爺廟水域,18日舉行首次水下考古潛水探摸工作。考古專家肖發標告訴記者,潛水員當日成功發現一處沉船遺址。
據介紹,鄱陽湖老爺廟水域潛水探摸項目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織,是鄱陽湖老爺廟水域水下文物專項探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肖發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本次從全國征調了專業水下考古隊員。18日,隊員們按兩人一組,分三批潛入前期調查確定的一處疑似沉船點,進行考古潛水探摸工作,
專業水下考古隊員克服老爺廟水域水下能見度差、水流急、水溫低的困難,最終確認一處沉船遺址,據專家初步分析,該沉船的質地為鐵質,時代可能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
據專家介紹,鄱陽湖老爺廟水域位於江西省都昌縣與星子縣之間,南起鬆門山,北至星子縣城,全長24公裡,是鄱陽湖連接長江出口的狹長水域,有“拒五水一湖於咽喉”之說。
自古以來,這段水域就是鄱陽湖最為險要之處,水流湍急,惡浪翻滾,讓過往航船難以提防,沉船事故常常發生,因此被譽為中國的“百慕大”,也被稱為鄱陽湖的“魔鬼三角區”。
為揭開這片神秘水域隱藏的水下文化遺產,文物部門從2011年開始,啟動鄱陽湖老爺廟水域水下文物的專項探測工作。2011年7月利用磁法探測技術對這片水域進行了普查,在普查發現9個磁異常區,當年10月發現了16個磁異常點,其中12個磁異常點疑似沉船。
肖發標表示,18日啟動的水下考古潛水探摸工作,是中國內陸水域首次以潛水探摸方式開展的水下考古。該項目的實施將為中國今后在內陸水域開展廣泛、深入的水下考古調查工作積累經驗。(記者 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