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的”劉小東--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不一定的”劉小東

畢  璽

2013年02月04日09:08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南(油畫) 2.5×3米 2012年 劉小東

  人物名片

  劉小東,1963年生於遼寧,198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學位,1998年至1999年在西班牙馬德裡康普魯登塞大學美術學院研讀,1994年至今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劉小東的展覽從來不缺少關注度,從新疆挪至北京的“劉小東在和田”展覽又一次証明了這一點。2012年,“新生代”油畫家劉小東繼續著他的現場寫生,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似乎全因為這年夏天他兩個月的新疆之行和4幅作品。從三峽移民到金城小子,再到此次新疆之行,劉小東每一次“在路上”的行動,都能在媒體中產生一種類似於“文化事件”的效應——劉小東在和田,一定會發生點什麼。

  2013年1月13日至2月23日,“劉小東在和田”展覽繼去年新疆推出后又在北京今日美術館亮相。“劉小東在和田”,平實而略顯桀驁的展覽中包含了繪畫、電影、文學以及歷史研究等各類文藝。表現和田採玉工人生活的油畫,劉小東新疆之行的攝影、日記、創作手稿,一部由阿城擔任監制、楊波導演的紀錄片《劉小東在和田》,以及關於新疆文化生態的研討會等構成了整個展覽。走進美術館觀看這些作品,會清晰地感受到視覺的沖擊和“劉小東式”的鮮明風格。

  2012年夏天,劉小東和他的團隊來到新疆,以融入當地生活的姿態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劉小東在和田”計劃。“新疆之行讓自己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學了很多新的東西,和當地人、工人一起聊天吃飯都是學習,接受新的東西就能激發生活的熱情。”劉小東說。在和田,劉小東延續現場繪畫的風格,在郊外玉龍喀什河的河套上扎起了帳篷,在同一地點選擇前、后、左、右4個方向,加以不同的當地模特構成場景進行創作,最后形成了《東》、《南》、《西》、《北》4件大幅油畫作品。

  作家阿城稱“劉小東身上的動物性非常強,而很多藝術家動物性消失了,已經失去了對直覺的抓取能力。”陳丹青直呼劉小東的創作“生猛”。策展人侯瀚如則希望通過文學、電影等多種元素的介入使這樣的創作成為“文化項目”,在闡釋外來文化對新疆變化的干預和影響等言不盡意的觀念的同時,加深創作本身觀照社會的現實意義。

  和策展人的闡釋略顯不同,劉小東對於展覽的豐富配置有著自己的直白,他幽默地說:“總不能讓人大冷天大老遠地趕來就看4張畫吧,怎麼創作是自己的問題,如果只是個人創作方法的問題完全沒必要展覽,既然拿出來展覽,就要滿足觀眾日益膨脹的獲取信息的欲望。”

  阿城說:“在中國當代畫家中,小東是那種少有的被過度釋讀的畫家。小東作品的穿透力即在於此。小東近年來有將自己的畫作過程文本化的傾向,文本批評已經是一種當代包裝了。”阿城的話耐人尋味,而劉小東本人似乎也看得十分清楚。他自嘲地說:“在今天所謂成功的、有了點錢的藝術家像貪官一樣讓人討厭,說三道四的人很多。對於策展人來說,策劃這樣的藝術家的展覽,很不容易。”關於自己的創作,他不刻意強調某種概念,“現場寫生提多了也會讓人煩,不過就是畫畫。”

  有人說劉小東的藝術直覺抓住了中國“疼痛的現實”,有人更評價稱,要了解20世紀末期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劉小東的作品是最重要的窗口。而對於資本和傳媒在創作中產生的效應的懷疑也並非沒有。但關於意義,答案究竟是哪一種,隻能洞悉者自己得出。

  面對眾多標簽,劉小東說:“在路上是人生的一種好狀態。”像詩人心中“不一定的新疆”一樣,他更喜歡的是那個“不一定的劉小東”。

(責任編輯:赫英海、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