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齡回憶說,慈禧十分熱衷於對宮中工匠的管理,每一項工藝的首領任免都由慈禧親自過問,她常跟親信討論,何時增添宮裡的新產品,如何訓練新進的藝工。慈禧曾嚴肅地對人解釋,自己每日衣著華麗,精心上妝,為的不是自己,是大清國的體面。
同治款黃地粉彩蝴蝶紋渣斗
本文原載於《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5期(總第77期),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霧霾蔽日的清晨,首都博物館一樓大廳空空蕩蕩,偶爾有參觀者帶著幾分寒意進入大門。此時位於三層的展廳已經迎來幾位手持相機的客人,這間展廳由幾塊以紅色為基調的展區曲折相連,過道處從屋頂垂下幾段長長的紅綢,古香古色。展區四周擺滿了各色粉彩瓷器,以生活用瓷居多,碗碟湯匙,色彩絢麗、成組成套。步入其中,如進入另一個與現實隔離的世界,這裡是慈禧的私人用瓷展覽。
“雖然當時的景德鎮已經由地方承辦,但慈禧、同治和光緒的個人用瓷還都是由景德鎮官方燒制。這些瓷器的精美程度已經可以代表晚清時期瓷器燒造的最高峰。單說慈禧的萬壽用瓷,燒制費用就達到40萬兩。”首都博物館副館長楊文英向記者介紹,“故宮現存瓷器是180多萬件,清代之后,為了躲避戰爭,很多瓷器曾經被打包運出北京,有些最終被運回,有些則沒能回來。我們的展品標簽中寫有‘清宮舊藏’的,代表了這件瓷器從未離開過皇宮。”這些絢麗多彩的清宮舊藏,深閨寂寞上百年,靜靜等待著有緣人的鑒賞。
展廳中的同治大婚、慈禧壽辰和大雅齋瓷,涵蓋了晚清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布滿吉祥紋飾、質地細膩的清瓷,是晚清國力衰微下,舉全國之力燒造而成。我們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這位晚清最有權勢的女人晚年生活是何等奢靡多姿。
慈禧喜畫牡丹花
清代對內廷不同級別人員有嚴格的用瓷規定:純黃釉瓷器隻有皇帝、皇太后、皇后三人能用,皇貴妃用白裡黃釉瓷器,貴妃、妃用黃地綠龍瓷器,嬪用藍地黃龍瓷器,貴人用綠地紫龍瓷器,常在隻能用五彩紅龍瓷器。除釉色外,還規定了個人用器的數量。晚清時財力無法達到,官窯燒造御用瓷器已停滯多年。
清同治五年(1866年),為燒制同治皇帝的大婚用瓷,欽差大臣李鴻章籌銀十三萬兩,開始恢復因遭受兵災、已停燒十年的景德鎮御窯廠。大婚瓷燒制歷時三年,共一萬多件,單釉色就分為23種。遺憾的是,這批瓷器沒有在宮中完整保存下來,有些散落民間,有些已損壞,如今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有2889件。
同治大婚用瓷使景德鎮一度恢復往日興盛和名望,但這只是一個開端。若論能夠代表晚清燒瓷巔峰的藝術品,不得不提大雅齋瓷器。
大雅齋匾額原有兩塊,一是懸挂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內的一處建筑,匾額被焚於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另一塊最初懸挂於紫禁城西路養心殿平安室,即現在的養心殿后殿西耳房,后跟隨慈禧從懿嬪、懿妃、懿貴妃到皇太后曾幾經遷移,同治大婚后,最終移至長春宮內,清室善后委員會清點清宮文物時,還在內務府的庫房中發現過這塊匾額。
大雅齋是慈禧書齋的名字,是她寫字作畫、附庸風雅之處。慈禧自己喜畫牡丹花,時常將其書畫作品賞賜給官員。如今故宮還收藏了大量的慈禧書畫作品,這些畫作同時鈐有“大雅齋”、“天地一家春”印文或“大雅齋”、“慈禧皇太后之寶”印文。
清史專家王開璽向記者介紹說:“慈禧的文化修養並不高,但在后宮女眷中還算佼佼者。現在被認定為慈禧書畫的作品,藝術造詣都是很高的,但應該都是他人捉刀代筆。我看過三個慈禧文字的真跡,包括一部手抄經文,字跡都是很沒功底的。有些書法作品寬一米五高一米八,慈禧身高不到一米六,那麼大的字是根本寫不了的。所謂書畫同源,沒有深厚的功力,那些書畫作品是作不出來的。”
慈禧的藝術造詣不高,在宮中有專門的畫師指導左右。清代吳士鑒《清宮詞》中提到,光緒年間,如意館的昆明女畫師繆素筠工花卉,極受慈禧喜愛,在宮中任職二十余年。繆素筠“拈毫染翰”,慈禧會不知疲倦地坐旁指示,並親鈐上自己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