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御瓷:清王朝泣血僅存的一點皇家顏面【2】--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慈禧御瓷:清王朝泣血僅存的一點皇家顏面【2】

記者 周冉

2013年03月15日08:5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官搭民窯“大雅齋瓷器”

“大雅齋瓷器”現存為數不少,主要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頤和園、承德避暑山庄、天津市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其中以故宮博物院藏品最豐。同治十三年(1874年),女畫師繆素筠在秋意漸濃的頤和園完成了印有“大雅齋”瓷器畫樣的最后一稿。這些畫樣被附在燒造清單后一並發往江西,清單上詳細羅列了燒造的期限、件數、尺寸等。燒造清單又叫傳單,多用黃紙抄錄,又稱為黃單。黃單是清宮發出的原始單據,為存檔的需要,一式兩份,一份發往江西,另一份保存在內務府。如今還有一批黃單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

當時的九江總督沈寶靖和御窯廠的大小官員,手持這份厚厚的黃單,十分為難。沈寶靖權衡利弊,提筆寫下了一份奏折,奏折中提出,燒造瓷器需等二月春天到來,凍土融化,才有制作坯胎的泥土,奉旨承辦的各項產品均可燒制,唯二尺六寸魚缸等難度較大的產品難如式造就。

晚清時景德鎮日漸荒廢,乾隆御窯早已坍塌,官窯燒瓷已經採用官搭民窯的方式。官方訂單在民窯中佔據最好的位置,又不必付出空燒的經濟代價,但同時,民窯窯門較小,也限制了大件器物的生產。黃單中所指定的超過窯門尺寸的“二尺六寸魚缸”自然燒造不出來了。

這批黃單燒造數量巨大,除無法燒造的外,其余次年開春亦無法全部完成,御窯廠不得不於光緒元年(1875年)和二年(1876年)分兩批運送回京,共燒造琢圓瓷器坯胎18814件。

除了日常用瓷,為慶祝太后生辰,光緒十二年(1886年),景德鎮還燒造完成一批“體和殿制”款瓷器,供該殿陳設和慈禧皇太后用膳,是光緒時期宮廷制瓷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一次,造型式樣幾乎囊括了傳統的所有器型。遺憾的是此后國家財力實在無法支撐,大雅齋御和太后萬壽用瓷成為絕響。

每日梳妝兩三個小時

慈禧御用瓷器燒制適逢大清國內外交困之時,這位隻求自身享受、哪管洪水滔天的女強人被毫無懸念地釘在中國歷史的恥辱柱上。外界對老佛爺奢靡浮華的生活早有許多繪聲繪色的描述,奢華的御用瓷器只是其生活中極小的一面。

關於慈禧的私人生活情況,很多來自她身邊人的回憶,如宮女、女官的回憶錄。歷史學家王開璽認為,這些內容能夠代表一些真實的情況,但都有杜撰添加的嫌疑。如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所寫:“老宮女是個善良的人,她絕不說老太后半句的壞話。隻要一提起老太后的生活起居來,這位老宮女就眉飛色舞,好像說到她的親人一樣。”作者曾無奈表示,真不知道慈禧為什麼有那樣大的魔力,在她死后幾十年,還能讓老宮女心悅誠服地歌頌。

金易筆下的老宮女何榮兒隨侍慈禧八年,職責是敬煙,“老太后不吸關東煙,吸水煙……太后習慣是左邊含煙嘴,所以我必須站在左邊,站的距離大約離太后兩塊方磚左右,把煙裝好后,用右手托著煙袋,輕輕把煙嘴送到老太后嘴邊。我左手把煙眉子一晃動,用手攏著明火的煙眉子點煙。說起來簡單,但這樣用左手干活的習慣,不經過多次的苦練是不行的。”一點火星子崩到太后的衣服上,就是死罪。

位於西六宮的儲秀宮是晚年慈禧的一處起居所,這裡是她生下皇子的發跡之地,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五十大壽時重新入住這裡。已貴為太后的慈禧執掌大權,顯赫后宮,儲秀宮的宮女都比他人高出一等。宮女何榮兒常常穿著代表特殊身份的“五福捧壽”繡鞋,在眾人羨慕敬畏的眼光中昂著頭行走在西二長街的甬道上。

儲秀宮臨窗的東南角,有一張梳妝台,慈禧親自研制的化妝品都放在這。她早中晚要在這裡消磨兩三個小時。“老太后是個愛美的人,也教別人愛美,自己最親信的貼身丫頭是另眼相看的,不管在外面有多不順心的事,對我們總是和顏悅色的,得到外面的人得不到的慈愛。譬如,她對我講:‘榮兒你過來,你那辮梢梳得多麼憨蠢,若把辮繩留長一點,一走路,動擺開了,多好看!’等等,輕易不露出疾言厲色的面孔來。” 宮女榮兒的回憶中滿是對這個“講究”主子的佩服。

何榮兒記得,慈禧喜歡聽書,也喜歡評書,“聽前漢時,太后說呂后太糊涂,大將們都是劉邦的人,封很多姓呂的當王有什麼用處。聽隋唐那一段時,老太后喜歡程咬金,說他忠心耿耿,大事不糊涂。說到劉邦讓項羽打敗,被追著隻跑。他嫌車跑得慢,把自己閨女推下車去,隨從的人把她抱上車,劉邦又推下去。老太后夸劉邦是個大英雄,是條硬漢子。”

(責任編輯:魯婧、潘佳佳)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