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我想跟你談談,但不是你們》
李然《我想跟你談談,但不是你們》
李然的影像作品“我想跟你談談,但不是你們”
比利安娜:這個作品是李然的作品叫做《我想跟你談談但不是你們》,這是唯一一個從上海的“慣例下的狂歡”原封不動搬到此次展覽裡的作品,所以也是唯一沒有直接把OCAT當作工作對象的一個作品,他把我當成一個工作對象。我當時邀請他參加上海的展覽,他就給了我這個方案,想跟我進行一個對話,關於我的這個策展實踐。這個作品分兩塊,一塊是你們所看到的小的屏,是我們非常嚴肅的當時的談話,他是通過這些桌子上的照片,這些照片在北京跟朋友策展人藝術家拍的一些身體局部的照片,他會每次拿出來一張照片跟我說我們當時跟另一位藝術家朋友討論策展人是完全不需要的,或者策展人的實踐是對我的朋友是非常不重要的,你怎麼看待?所以從他非常個人的一個朋友的圈子討論,把這個話題展開,我們進行了一個談話。
為什麼叫“我想跟你談談不是你們”,可能是行業的一個困惑,我們想討論的,能討論的人還是非常少的,真正分享想法的人還是非常少的,雖然我們經常是合作的等等,但是真正能分享想法的人還是非常少,除了這個作品,這一塊你們看到的我們兩個討論的這一塊還有一個大的視頻錄像,他是編寫了一個劇本,我們兩個的對話,你們可能都知道其實很多人記李然的作品就是一個模仿,他把我們談話中截取了一部分視頻,重新寫了一個劇本,他是一個病人,我是一個醫生的角色,我給他開藥等等,把這個放大了,我覺得從他布展也可以看到他對藝術行業的思考。今天可能這裡也會往上放一些照片,沒有拿過來,但是在展出開幕也會做一個,我不想說是一個表演,但是他會選擇性跟別人繼續談話,就是這樣的。我當時打算把李然的作品搬過去,我覺得他對我來說碰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課題,就是個體的一個經驗在展覽中或者在博物館中,因為其實展覽本身的框架給觀眾帶來的就是一個個體的經驗,可能跟你去電影院看電影或者你看一部戲它是一個非常集體的經驗,展覽本身的框架就是一個個人、個體的一個經驗,所以我覺得他的作品可能也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李然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課題,即個體在展覽或者在博物館中的經驗,它不像是看電影或者看戲給人的是集體的經驗,展覽本身的框架就是一個個人的、個體的經驗。這種經驗或許也體現了一個行業困惑——我隻能和“你”談談,但不是“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