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新影集團、北京銀谷藝術館聯合出品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最近在北京衛視《光陰》欄目播出后廣受好評,在美術界引起熱議,可喜可賀。作為這部紀錄片的特邀顧問,我參與了《百年巨匠》的第一部部分內容的錄制工作,在片中也對這些大師巨匠作了個人視角的解讀,深感這部片子主創人員不辭辛勞、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的難能可貴,由衷地對這部電視精品的誕生感到欣慰和自豪。
在《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的拍攝過程中,我談到過對這些大師巨匠的認識——
徐悲鴻是我們近現代美術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他是一個藝術大師,不只是油畫家,也是國畫家,更是素描大師。他更是有巨大貢獻的美術教育家、美術社會活動家,為創建中國的現代美術教育體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素描是在西方素描的基礎上提煉線(尤其是輪廓線跟主要的結構線),同時又加入中國畫的線的表現力﹔他的油畫,也是在學習西方的基礎上,注重民族化的探索,用西方的繪畫形式來表現中國的題材、中國傳統繪畫的元素,將東西方的繪畫融會貫通。在這方面他是一個先行者,一個實踐者,一個創新者。他也是一個有良知、有責任心的藝術家,他要為自己的民族繪畫,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藝術繪畫。他到西方求學就是要追求藝術的真諦,來推動中國繪畫的發展。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也是世界聞名的中國畫家。他的繪畫風格是在繼承我國優秀繪畫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他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和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面貌,即注重筆墨,更注重繪畫對象的趣味性,簡潔生動,有神氣。他也是我們傳統藝術的集大成者。他對造型、對繪畫對象特點的把握,都有相當的功力。他的突出成就是大寫意的花鳥畫,他對傳統文人畫,特別是對元明清以來的文人畫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石濤、八大山人,他都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基於對民間藝術都進行了認真研究借鑒,他的筆墨很精到,用筆醇厚、直率,筆下的功夫非常好。他的畫很單純,在單純中追求豐富。他畫的石頭很多時候是一筆揮就。他畫荷葉、芭蕉,都在追求單純中的豐富,用筆看似隨意,實際上非常豐富、講究,都有構思,意在筆先,或者意在筆中。粗寫與工寫的結合,使他的畫面產生了非常動人的效果。這也是他的一大特點。
張大千先生確實是百年來中國文化藝術領域的一位巨匠,是中國傳統繪畫最后一個巨匠。他對傳統的理解、認識和研究比較全面扎實,山水、人物、花鳥、書法,樣樣精通。這樣一位比較全面的、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征的巨匠,其影響是深遠的。張大千始終在把中國的傳統藝術往前推進。雖然他在海外生活了很多年,也看了不少西畫,但張大千的筆墨精神還是中國傳統的,其潑彩潑墨雖對西方繪畫色彩處理有借鑒但仍然有強烈的中國文化精神內涵在裡面。可以說,中華文化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他的腦海裡。在南美洲植被繁茂、天空晴朗的自然環境下,他把傳統藝術的筆墨和對生活環境的感受用石青、石綠的潑彩表現了出來,形成了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畫面構成。這是他對傳統中國山水畫的推進、提升,也是他個人的創新。這影響了一代人。
這部片子力圖挖掘他們身上最具價值的人生故事和情感經歷,再現他們超凡的人格魅力和獨特的創造性。通過故事的講述將他們還原成為生動、鮮活的人,表現他們藝術創造的艱難過程和創新精神,可以說呈現了一部視覺版中國現代美術史。
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和黃賓虹,都成長、活動於動蕩的年代,經歷了中西方文化的強烈碰撞。他們出身貧寒,但是自強不息,經受了歲月的磨練,用超乎尋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他們中很多都有著胸懷天下的大志向和大抱負、有著對祖國深厚的情懷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他們將藝術與國運聯系起來,用藝術去改造現實、實現理想。雖然他們都生活在相同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但是在藝術實踐上他們卻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創造。他們為世人留下的是美輪美奐的精湛作品,是現代美術史上永不磨滅的文化遺產。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傳奇的故事、坎坷的經歷,他們對人生、家庭、國家的使命感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可以帶給我們啟迪和思考。(作者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