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例下的狂歡”以機構為研究對象的展覽【2】--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慣例下的狂歡”以機構為研究對象的展覽【2】

2013年01月28日09:26    來源:雅昌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比利安娜《對收藏品的重訪》

比利安娜“對收藏品的重訪”

比利安娜:展覽中展出了來自OCAT當代藝術中心8年來所做過的展覽工作留在倉庫的藏品,這種藏品通常不做公共展示。這些作品是構成機構歷史文獻的一部分,讓人從新的角度去理解機構收藏品的定義。例如本次展出的有王廣義針對地鐵項目的油畫草圖作品等,我選擇用老式的展示櫃並以封閉式的空間展出,通過透明的玻璃幕牆可以看到作品背后的畫框框架。這種特殊的布展方式,不僅和觀眾分享了這些創作本身,同時也使人思考作品背后的意義。

在這個展覽裡邊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小小的介入。其實我們當時考慮OCAT館藏,我覺得館藏在一個機構裡邊是非常重要的,其實這些國際的大的機構最大的話語權是通過他們的館藏,也一百多年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但是我們其實后來發現OCAT作為一個機構館藏特別少,可能跟OCAT集團和公司是分開的,所以這些是非常少的,他們現有的館藏,也是跟他們以前做過展覽和活動有關的,其實沒有特別系統的館藏。作為機構本身來講,我在說OCAT這樣一個機構,可能這些留下來的作品,比如這個是他們當時做的一個很大的地鐵項目,王廣義的一張很大的油畫草圖,我當時決定把它這樣展出。因為其實這些館藏也很少拿出來給觀眾看到,都在倉庫裡邊,我當時選擇用這種老式的玻璃櫃去展出,因為它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一個封閉的空間,但是還是可以給觀眾分享的,我可能通過布展方式,除了只是分享這些創作本身,你可以背后看到它的寬什麼的,也是我的一些思考。

劉詩園“開放的雕塑”

劉詩園“開放的雕塑”

比利安娜:劉詩園將OCAT圖書館項目的一部分搬到了美術館展廳空間,進一步凸顯圖書館的公共性。這個圖書空間的布置很具特色:書架和椅子等家具均由OCAT倉庫中書籍擺列而成。而書架展示的書籍均根據參展藝術家和策展人甚至OCAT藝術總監和館長等提供的書單購買而來,並以個人為單位設立書架,讓觀眾閱讀每一位藝術家的私人書單,書架變得更個人標簽化,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劉詩園的作品叫做“開放的雕塑”,是在我們這個展覽當中唯一一位藝術家跟OCAT有過比較深的接觸,她去年剛剛在深圳OCAT做了一個駐村項目,當時她做了一個圖書館的設計。我以前不知道OCAT有這個圖書館,但是我個人一直覺得圖書館是機構非常重要的知識生產和知識分享的一部分。所以我看了她對圖書館的設計之后邀請她參加展覽,並能夠做這個圖書館。因為圖書館在我們前幾個月開會的時候它不完全是對外開放的。我們當時希望通過展覽圖書館,可以讓任何觀眾能來閱讀,但是劉詩園給了我們一個想法,她用他們倉庫裡邊所有的OCAT近八年的出版物做一個書架,其實這些作為框架的書是沒法拿出來閱讀的,但是有一點是OCAT去年剛剛開始每一個入住的策展人或者是藝術家,包括我們這個展覽,他們邀請我們提供書單,這個書單,我們提供之后他們會去購買,然后會納入到他們的圖書裡邊。我們跟他們這次討論,我們希望我們購買的書單能夠給觀眾閱讀,在我們這個展覽裡邊其實每一個書架是代表一個個體,這個是胡韻的書單,這個是他的書,有一部分的書因為國外的出版物,所以沒有完全到。在展覽兩個月過程中新到的書也會不停地在加,所以觀眾每次回來會看到不同的書,這一塊是我們邀請了OCAT工作人員從他們現有的圖書裡每一位挑選一本書。然后這個是李然的書單,所以我覺得每一個人的書單也很不一樣,很能看得出個體的一個興趣或者是關注點等等。這個是蔡影茜,我的書架是空的,因為我的書是外文書還沒有到,然后郭瑛的書,盧迎華的,這是黃專老師的書單。他當時給我們提了很多,但是他們購買這些書要很多錢,所以我們就購買了一部分,但是他當時覺得一個比較嚴肅的圖書館在中國是必須的。

除了這些我們購買的圖書之外,劉世炎的圖書館也會有一系列的電子書,因為我們也在思考劉世炎在這個項目裡邊,圖書館除了一個非常物體的店到底還能是什麼?我們所參展的藝術家和策展人給OCAT捐贈了我們的電子書,所以觀眾可以從電腦上直接拿自己的USB拷貝,如果他們感興趣的話可以拷貝帶回去。這些家具也是用他們倉庫裡邊的書做出來的,所以希望觀眾在這裡可以坐著閱讀書,我們的相關展覽的講座、討論都會在這個圖書館裡邊進行。

(責任編輯:孫石磊、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