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故宫里的御墨收藏 乾隆帝的“以墨造景”

刘倩

2015年10月27日08:40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故宫里的御墨收藏 乾隆帝的“以墨造景”

部分清朝御墨拍卖纪录

  宫廷与民间的相互影响

  乾隆时期的御墨制作是宫廷御墨制作最为繁盛也是最为鼎盛的时期,而到嘉庆帝时则开始衰落,道光时更是绝迹了。而乾隆时期开拓的御墨的样式都很经典,所以在乾隆之后还在流行,后来也有部分墨拿到地方去做,所以这些墨的设计图样流传到了地方。

  《西湖十景》就是一套乾隆御制十锭套墨,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相同的一套曾经在2007年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44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古代文房类牌品的记录,《西湖十景》其实是乾隆时期御墨流传到地方的典型设计。

  把地方制墨进贡到朝廷,朝廷经过发展扩大之后又流传到地方。所以地方和宫廷是来回影响的过程。 所以御墨的制作一直以宫廷与民间两条线索共同存在着,林欢介绍,其实在清朝之前,从唐末一直到明朝中期都有记载很多地方墨家把墨进宫到朝廷,而至今以制墨闻名的徽州墨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全国产生影响。

  乾隆帝时期,鼓励臣下和徽州民间巧匠积极参与到御墨制造工作之中,从而创造出具有本朝特征的新墨品。 他令人召唤当时徽州制墨名家绩溪人汪近圣入宫指导做墨,后来汪近圣之子汪惟高曾奉调进京。

  “当时征调汪近圣进京,汪近圣派他儿子进京,后来发现进京是非常好的事情,据资料介绍,汪惟高当年进京来回三年,但实际上才做了三箱子墨,进京之后先要看看你制墨水平怎样,看你做的挺好开始做。为什么三年只做了三箱子,我估计是做的套墨,可能一箱就是一套,过程非常繁杂,要做很多墨模子,需要不停的刻,就跟刻印一样,刻出来是反的,做出来的墨才是真的,三年之后,回到徽州之时,他已经了解了宫廷御墨的样式,所以回去之后就名声大震。”林欢这样描述。

  清代有制墨四大家,包括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其中,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均在乾隆时期制作过,从时间上分析,曹素功本人所制御墨主要在乾隆早期;汪近圣跨越乾隆朝的大半时间段;胡开文是乾隆末年的墨家,所制御墨在乾隆末期后。胡开文在清朝所创产业延续至今,只是在民国之后,当钢笔、墨水开始在文人间流行起来,传统制墨业遭受到工业时代的影响而倒闭,就连早年大名鼎鼎的胡开文也成为文具制造商,传统制墨行业就这样因工业制墨的兴起而逐渐消逝。“我们古代总是说书香,其实古墨是香的,用松烟烧,冰片跟麝香的味道也是防腐的,所以说书和纸是不会被虫蛀的。所以说我们现在没有人知道墨是什么的,想想我们小时候写毛笔字用的墨都是臭的。”林欢感慨。

  不仅仅是制墨行业的消逝,对于御墨的研究在当下更是少之又少,林欢在研究过程中所能够沿用的成果依然是上世纪50年代周绍良等前辈藏家所研究的成果,而在文革之后,我国关于古墨尤其是宫廷收藏御墨的研究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空白,林欢坦言,虽然已经专注于御墨十年,但这对于御墨研究来说依然是冰山一角。

上一页
(责编:魏欣宁、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