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景区项目动工于1995年,建成于2000年,曾是“陕西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之一。图为阿房宫景区正殿。(资料图)
坐落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投资2亿元的人造景区——阿房宫即将被拆除。消息传出,正值山东聊城等地因“拆旧仿古”问题被通报批评之时,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既然要拆,是否还要建?”“算不算文化浪费?”“既是违规建筑,为何能长存13年之久?”……网络内外,媒体和民众纷纷表示质疑和可惜。
历史上有没有阿房宫?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的华美词句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阿房宫当年盛极一时,被项羽一把火烧成瓦砾,这是百姓对古时阿房宫的普遍认知。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幅阿房宫琼楼玉宇之画卷。
在今日的阿房宫遗址旁,就坐落着一座依照人们想象而复建的庞大景区。
“事实上,历史中的阿房宫根本没建成。”多年从事阿房宫考古研究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说。他同时介绍说,当年的阿房宫建设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建成了一个东西长1270余米,南北宽400多米的夯土台基。“这片台基占地面积巨大,现今上边有坟地、有植物,还有建筑垃圾。自然没什么可看性。”
“若非从事考古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士,从常识角度有谁能知道这个假景其实违背了历史真实?”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张楠说。年少时,阿房宫景区就给他留下了美好回忆。“虽然今天知道这是假的,但最初的感觉依然根深蒂固。只因为那些真的遗址我们什么都看不到啊。”
因后来文学作品的描写,假景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真正的遗址,以致此次景区的拆除引发社会关注。
拆除之后,又欲何为?
1995年,三桥镇聚驾庄村以土地租赁的方式引进了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兴建了阿房宫景区。2012年,最新的《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所提供的资料显示,依据新出台的保护规划,阿房宫景区现存三大问题以致必须拆除:一是景区部分建筑处于遗址保护控制区内;二是某些建筑超高;三是景区影响了遗址南北景观的视线通廊。
“今日之拆除,乃是政府行为。说白了,当年建此景区属商业投资,而拆除它是保护文物、造福社会的公益行为。前者自然要给后者让路。”阿房宫遗址保护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说。
景区被拆除了,建立考古遗址公园则是已被地方政府证实的下一步动作。而此举,是否会形成聊城等地“又拆又建”之类的文化浪费?
“公园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整个项目也是纯公益性、社会性的项目。在遗址公园规划的2.3平方公里范围和原景区的拆除区域内,没有任何商业性的建筑。”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解释道。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遗址公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考古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公园内部,除广场、雕塑、桌椅等必备的基础设施投入之外,类似阿房宫景区这样耗资巨大,以赢利为目的的项目肯定不会出现。“至于像聊城那样复建,那更属无稽之谈。历史上阿房宫就没有建成,后人怎能臆想捏造历史?别说遗址公园及周边,整个沣东新城也不会再有这种冠以阿房宫之名的伪景点、景区重新建设!”
违规建筑为何长存13年?
由于景区与新出台的保护规划存在相冲突的地方,有媒体发出了“违规建筑为何竟能长存13年之久”的质疑。秦阿房宫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雷应魁介绍,当年的选址、建设都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把关和审批,并且被陕西省政府作为重点招商项目。
“当时的审批手续只是最高报到了省里,省里给出的意见也是‘请上报国家文物局’。可最后并未继续上报就动工了,这或许是景区最不合规的地方。”有关部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但他同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政府对文物保护的理念并没有那么先进,而且该景区的选址、建设也都不在当时的遗址保护区范围内。毕竟那时候从法律层面看,它并没有违规、违章的地方。
该知情人进一步表示,随着2007年考古工作的推进,遗址保护区划范围被扩大,景区的问题随之产生;而2012年保护规划出台才明确了其违规性质。
其余一些争议,其逻辑也大同小异。“事实上,自2005年以后,阿房宫景区的经营状况就每况愈下了,亏损日益严重。即使政府不拆除,它自身也难以为继了,并不存在某些舆论所传的谁在暗中受益现象。”该知情人说。
记者调查发现,阿房宫景区项目动工于1995年,建成于2000年,并不是“陕西重点招商项目”,虽然如此,但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确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雷应魁坦言,前后投资2亿元,对一个民营企业而言已经是下了血本,而他坚持做这个项目,正是因为它能更好地宣传陕西、弘扬中华文化。
社会的质疑有无根据?
据有关部门介绍,景区方面对拆除工作也有一定的积极性,投资企业希望借此机会摆脱困境,实现转型发展。雷应魁本人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但至于拆迁补偿方面,尚未得到最后确认。“无论怎样,以牺牲社会效益来满足经济利益的行为我们绝不会做。”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此事产生的种种矛盾,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从1995年景区筹建至今近20年的时间,遗址保护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其立法环境的规范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这是遗址在保护中产生的合理的历史遗存问题。
“外界之所以质疑声音比较大,是因为西安现存的遗址公园很多都带有一定商业色彩。”对外经贸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中心副研究员王长松说。他说,未来的阿房宫遗址公园如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营造文化空间为手段促进文化资源集聚,不搞以文化地产为核心的商业行为,自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关注拆除不是目的,下一步具体怎么做,未来的遗址公园是否会重蹈业界所诟病的覆辙才是重点。”王长松说 。(本报记者 许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