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一家五星级宾馆订制的景泰蓝壁画。
朝阳门外昆泰国际大酒店门口的《花开富贵》喷水池。
首都机场专机楼内一个大门垭口的景泰蓝装饰。
小学课本曾收录叶圣陶先生写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这套工艺被老作家细细描述。在叶圣陶的笔下,燕京八绝之一、有着600年历史的景泰蓝充满细密之美。也正是这篇文章给人留下一个印象:景泰蓝工艺做出来的,大多是瓶瓶罐罐。没想到,如今的景泰蓝已经进军建筑装饰市场。2013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叶圣陶当年参观过的北京市珐琅厂传来好消息:公司拿下多个宾馆、别墅、办公楼的室内外装饰项目,产品涉及大型壁画、藻井装饰、室外大型喷泉,以及大门垭口、门拉手、暖气罩装饰等,预计收入将达公司年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
眼下,公司正在给京城某办公楼大厅、贵宾厅、会议室大门做装饰工程。会议室大门的黄铜垭口上端两个角,各嵌着一段中国红景泰蓝柱体。黄与红的搭配相得益彰,大气、富贵。再看贵宾厅窗子下方的墙面上,镶嵌着一件中国红镂空景泰蓝饰品,镂空的“福”图案与周边的木板结合紧密,让人不敢相信这原来是暖气的散热孔。而正在施工的一家私人别墅的回廊中,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雕梁画栋”也被景泰蓝取代。“雕梁画栋,每隔几年要重新补画,后续使用成本很高。可用了景泰蓝,颜色一样丰富艳丽,却能随便用水清洗,永不褪色,岂不更好?”公司董事长衣福成说。现在,这回廊顶棚的所有藻饰都用了景泰蓝,看上去立体美观,摸上去平平整整。不久前,澳大利亚一家五星级宾馆还通过公司网站找上门来,订做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型壁画,让景泰蓝打入了海外建筑装饰市场。而昨天下午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口儿,公司又接到上海客户的电话,希望做一幅3米乘8米的巨型屏风,电话那端说,他们马上就从上海来京商谈详情。
传统的景泰蓝工艺,怎么就打入建筑市场了呢?
这话还得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说起。景泰蓝生产过程中最怕的事儿是“崩蓝”,就是颜色脱落。从前由于工艺限制,景泰蓝制品上的无丝填蓝最大只能做到5厘米见方,再大,颜色烧制完就会脱落。这使得景泰蓝制品的画面总是过于细碎,表现力非常受限。而随着当代人审美的变化,这样细碎的图案越来越难以取悦买家。2006年,景泰蓝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衣福成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被认定为‘非遗’,意味着我们所做的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工艺品,而是艺术品、收藏品。”可如果没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很难真正传承这门技艺。衣福成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该是活态的,必须让它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中。”
也就从那个时候,公司加快脚步试制大面积无丝不崩蓝技术。从烧制的火候、降温的方法,到压制的力度、磨光工艺控制……多位高级技师经过了无数次试验,无丝填蓝的面积一点点扩大,从15厘米见方,到现在50厘米见方的一块无丝景泰蓝画面也不会崩蓝。为了烧制壁画,公司还研制出独门秘籍,能让800摄氏度高温下烧制时已软得像面条一样的景泰蓝壁板,恢复得像块瓷砖一样平整、结实,而且一次可烧制1米乘2米的壁板,为全国之最。
“其实,景泰蓝600年的传承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创新。”公司总经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介绍,明朝时,景泰蓝只能烧制7种颜色,清朝时有2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珐琅厂年复一年试验,颜色已能达到60多种。“景泰蓝颜色的日渐丰富和表现力的日益增强,让现在的景泰蓝工艺达到了历史上最成熟的时期。”钟连盛说。
如今在京城,您经常可以看见景泰蓝融入当代建筑的作品。朝阳门外昆泰国际大酒店门口的《花开富贵》喷水池、望京科技园的北京昆泰佳豪酒店门口喷水池,都是景泰蓝工艺做出来的。首都机场专机楼内,从大厅、楼道到总统休息室,所有抢眼的地方都装饰着景泰蓝。此外,上海世博会的新闻发布厅、华西村的龙希国际大酒店,甚至新加坡佛牙寺,都能看到大型景泰蓝作品。(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