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中央拍卖2013年春拍“游环东来:中国艺术品夜场拍品”
中国收藏家跻身世界艺术品市场,成为国际艺术市场的新贵,在艺术市场上的强劲购买力,得到了国际艺术机构的热烈欢迎。中国收藏家对古美术的疯狂追逐,在拍卖市场上屡屡刷新拍价记录,给国际拍卖行打足强心针。尤其是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中精品稀缺的状态下,遗留在海外的中国古艺术精品成为了中国收藏家的新目标。专注于中国文物回流的日本东京中央拍卖公司,作为日本首家致力于中国文物回流的拍卖行,虽然成立时间不长,所征集到的拍品很合中国藏家口味,得到了众多中国藏家的关注。
成立于2010年的东京中央拍卖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获得蓬勃发展,并成为日本最大规模的中国古美术艺术品拍卖会,一路飘红的趋势下,东京中央拍卖公司扩大据点,在香港成立支社。近日,在香港岛皇后大道中永业中心开辟出3000多平方尺空间的香港支社正式开门迎客,并于当日举办东京中央2013年春季拍卖会巡展预展。在预展首日,不少大陆、港台和日本的藏家纷纷到场祝贺,其人气可见一斑。
日本艺术市场冷淡掀起中国文物回流潮
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人历史上就以收藏“唐物”为荣。明治维新时期,封爵的要求之一是所有伯爵家里必须有两千件以上的中国艺术品。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劫走了许多中国文物,后来中国清室的崩溃导致清宫内藏流散,正值日本国民购买力激增,大量中国文物精品流到了日本。在这样的历史原因下,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在日本,除了日本大大小小博物馆有为数不少的中国文物藏品外,大量优质艺术品潜藏在日本藏家手中,流散在民间的数量无法统计。
而近30年,日本的经济不断地衰退,随着经济的不景气,日本传统藏家开始出货,本土的藏家也越来越少,抛售出去的艺术品越来越多。此外,日本的民间收藏存在枯竭的危险,敏求精舍会员陈光浦先生曾讲,日本藏家一直把藏品卖出去,不是因为他们家里没钱,而是因为下一代没人喜欢中国艺术品,所以留着不如转到喜欢中国艺术品的人手里,可以好好保存下去,这也是很好的良性保存状态,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现在,日本本土藏家收藏中国的艺术品跟收藏日本古董的越来越少,而且日本人越来越西式化,所以才出现现在日本的大量收藏被日本人抛售出来,造成其在收藏亚洲、中国艺术品的枯竭。据悉,世界上30%中国文物拍卖的货源都来自日本,而且在日本留存的中国文物档次较高,保存状态良好,不仅是国际各拍卖行的“矿源”,也是中国藏家热衷于日本淘宝的原因之一。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王羲之的临摹本,就是出自日本藏家之手。
毋庸置疑,成立不到三年、以回流中国文物为主的日本东京中央拍卖公司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安藤湘桂忆述初涉艺术品拍卖之路,“做拍卖这一行也是因为日本市场不景气造成的,特别是过了2000年以后,日本的藏家越来越少了,卖出来的货越来越多,基本上我们针对日本的客户,生意越来越难做。”在1994年,安藤湘桂作为中介人,帮日本藏家购买艺术品,同时自己买入一些艺术品再转卖给日本藏家。在同一年,他萌发了在日本做中国艺术品回流的想法——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中国嘉德的第一次拍卖,看到中国逐渐升温的艺术市场,也因为日本艺术市场的冷淡,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艺术市场。但当时只是一个想法,直到2000年,他开始尝试把艺术品卖到中国,也把中国的艺术品卖到日本。艺术品批发,比如书画,美术品、玉等各种各样的生意他都做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工费一直在涨,而日本消费能力一路走下坡,高消费的人越来越少。在2005年,这样的交易模式在日本的客户中基本做不下去了,日本的市场反过来逼迫他去寻找另外的出路。也正是在2005年,他利用自己多年积攒的字画、古董开始正式介入中国文物回流。
每一年,国际上的各拍卖行都会到日本征集拍品,各拍卖行中1/3的拍品来源于日本,但是在日本却缺少一个以中国艺术品为主的拍卖行。安藤湘桂看到了之一缺口,于2010年在日本成立东京中央拍卖公司,并于当年8月初试牛刀,举办第一场拍卖活动。这次小拍最终以三亿多日圆的成交额收槌,在当时日本的经济环境和行业氛围里,他们交出了一份让人艳羡的成绩单,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这也让安藤湘桂看到了大家对日本艺术市场的兴趣,并成为他一直做下去的动力。在之后的两年多里,东京中央拍卖公司举办了大大小小7场拍卖,均取得不俗的成绩。现在他们形成了“我们背靠的是日本市场,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的行家都是藏家比较多,占据的是第一手的优势。”安藤湘桂自信地说到。